因为东戎兵不像安国将士那样有信念,打仗是为保家卫国,是为
守护他们
家园和家人。东戎兵入伍是强迫性
,打仗则是为
效忠皇帝,如今皇帝都舍弃他们
,还有什
理由坚持呢。
等到河南东戎军队完全肃清
时候,已经是隆冬
。
裴凛之早已写信向萧彧汇报当下
状况,待到河南
东戎兵彻底肃清,黄河封冻,便率兵渡河,乘胜追击,将东戎人驱逐到长城以北。
萧彧非常支持这个决定,因为这是绝佳机会,东戎大军已溃,元崧手头
兵力不会超过十万,若是再给对方喘息
机会,就意味着会有更大
伤亡。
渡河打仗,唯需要担忧
便是后勤补给,
旦战时拉长,河面解封,补给相对会困难
些,但只要做好万全准备,还是可以解决这
困难
。
打算,所以这边战场刚结束,都来不及让大家休整,便率领着大军朝洛阳奔去,同时给萧繇送信,让他绕路洛宁,直奔洛阳。
洛宁虽有数万兵力,但在三十多万安军面前是不够看,只要拿下洛阳,回头再来慢慢收拾洛宁。
果然不出料,紧赶慢赶到洛阳时,元崧早就带着朝中文武百官匆匆离开洛阳,去黄河渡口
。
裴凛之马不停蹄地继续追击,待到黄河边上时,还有三万余东戎兵正在河滩上等待渡河。
天气已是深秋,正是黄河枯水期,水位并不高,但要渡河,还是得借助船只、筏子等工具。附近船只和筏子全都被找
过来,甚至还有人在临时做木筏,也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用,人太多
。
北国冰封,寒风呼啸,英勇安国将士们再次踏上征途,挥师渡河,驱逐鞑虏,完成未竟
统
大业。
元崧和朝廷百官早就过河,余下
这些都是普通
东戎将士。安军
到,便将这些东戎将士团团围住,他们面对着数以倍计
安国大军,身后是滚滚黄河,退无可退,无不产生
深深
恐惧与绝望。
进是死,退也是死,这些东戎将士已经无路可走,也毫无战意,只得缴械投降。
面对着涛涛黄河水,裴凛之停下追赶
脚步,现在还不是渡河
时候,身后还有十几万东戎兵没有肃清,要将黄河以南
敌人全都肃清之后,才能放心去追击元崧。
所以他又调转马头,率领队伍回到洛阳,派出队伍逐肃清那些还未投降
东戎兵。
得知皇帝已经舍弃河南逃往河北,还留在河南东戎将士也没
战意,安军打下东戎人占领
城池并没有费太多工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