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不逢时》改编评书大受欢迎后,说书人们尝到甜头,便纷纷盯上乔镜新书。
可惜,《五十六》并不适合改编成评书。虽然有人尝试过,但普通老百姓也就听个新鲜劲,说书最重要还是要调动观众们情绪,在这点上,《五十六》有点儿过于阳春白雪。
但《凡人》不样。
这本书简直就像是为说书人们量身打造样,篇篇独立连载人物故事不仅大有可讲,并且内容都还非常接地气,情绪饱满,很容易引起听众共鸣。
他们听得时而哄堂大笑,时而悲苦恸然,时而怒发冲冠,如痴如醉,仿佛自己也成那书中之人样。更有性情之人,在听到穆家满门英烈只剩八十老母尚问吾儿勇否时,情不自禁地泪流满
相比起在学生和年轻人当中更受欢迎《五十六》,《凡人》这本书,可以说是真正打破年龄代沟,实现完全意义上广泛传播。
在这个时代,人们大多都还是不识字,看报纸终究只是大城市中少部分人消遣,靠出卖劳力过火普通人在天劳累后,只想拿着钱去酒馆喝上碗热酒,顺便再就着碗花生米和人聊天打屁,对于他们来说,就算是最大消遣。
若是稍微有些闲钱,便会去城内茶楼坐坐。比起生意人谈事清茶馆,很显然,还是那种兼卖酒水茶馆更受普罗大众欢迎。
点上两小菜,壶热茶或开坛黄酒,他们能在茶馆里坐上整天不挪窝。
但是老是和人聊天也会腻烦,因此,场新颖精彩评书便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很多茶馆都雇说书人来招揽顾客,每天两三场评书说下来,生意往往也能更上层楼。
大多说书人讲都是四大名著、正史野史,厉害些还会加上几段快板或莲花落。但如今生意难做,茶馆之间竞争逐渐白热化,说书人竞争也开始越来越激烈,光是这些已经没办法满足观众们要求,他们便费尽心思,想着要在评书内容上取胜。
于是,说书人们便把目光投向时下最流行白话小说。
然而,并不是所有小说都适合改编成评书。
像是乔镜那篇短文《生不逢时》,就很有戏剧感和讽刺意味。在改编过程中,说书人还会往里面添加些夸张剧情桥段,比如说把众多文人登报批评《众生渡》说成三百儒生围攻晏河清,还有他不畏强权与袁马二爷斗智斗勇,等等等等,都快把他塑造成个和舌战群儒诸葛孔明样光辉高大形象。
不过,观众们就好这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