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想来,离别与死别或许都意味着人生重启。结束
与配偶共度
岁月,之后就是自己
个人
时间。如果能经历这两种生活,相当于把仅有
次
人生过出
两种味道,不是吗?
越发觉得,人或早或晚都
如果成“孤身
人”
位五十岁丧夫
女性在书店看到
写
《
个人
老后》。读完,感觉这本书像是为她量身定制
般。类似
反馈最让
开心。
人都是独自出生、独自死去……话是这说,实际倒也未必。死时或许是孤身
人,出生时却不是。在场
还有生下自己
母亲、让母亲受孕
父亲,以及祖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人是在
群人
环绕中出世
。
从前,人死时也不是孤身人。往往是在子孙和亲朋好友
陪伴下踏上黄泉
。不过,在这意外形成
超高龄社会中,
个人活得越久,就会见证越多
人比自己先死。长寿
痛苦之处,或许就在于要不断地忍受失去。
人虽然无法独自出生,却会逐渐变得孤身人。失去配偶、子女自立、孙辈成年。在逐渐变得孑然
身
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历
漫长
失去。
注意到这
点,是在为写书取材,到处采访单身人士
时候。明明是要询问对方如今
单身生活,故事
源头却要追溯到他们变成孤身
人之前,那是十分漫长
、关于失去
故事。人最初都不是孤身
人,但最后总会变成孤身
人。
久田惠女士给作家村田喜代子《与你同逝》(朝日新闻出版,2009年)写过
篇书评(《朝日新闻》2009年3月29日)。这本书正如标题所示,是关于
对相伴三十多年
老夫妇
故事。离过
次婚
单身人士久田女士在书评中这样写道:“不是亲子,本为陌路,且不再是恋人,顶着夫妇之名
男女间究竟有什
特别
关系呢?”在最后,她又写道:
“没丈夫,
人生固然轻松,但好像又有点过于单调,少
些趣味,
突然有种被击垮
感觉。”
她真是诚实啊。
话说回来,世上应该没有哪位妻子会像书名那样,真“与丈夫同逝”吧。田原总
朗先生曾在《
们
爱》(讲谈社,2003年)中与妻子节子互换现代相闻歌[1],还在腰封上写下:“若你死去,
即刻追随你。”但爱妻去世后,他依然活得好好
。城山三郎先生写过《啊,原来你已不在》(新潮社,2008年),却还是忍受着没有妻子
人生。或许是先
步离开
妻子在另
个世界祈祷,希望留在世上
另
半能活到寿终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