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还说:“大人们拥有丰富人生经历,非常清楚自己该做什、能做什。所以就算没有,也能充实地享受每天。”
和玉村先生样,从来没有过。
如果有人问:“你是什?”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那些坚信“只要朝着努力,总有天会实现”人,都耀眼得让无法直视。
有时会想,难道没有“做梦能力”吗?
法国文学研究者桑原武夫先生被授予文化勋章时,位年轻记者在庆功宴上采访他。那是1987年,桑原先生八十三岁时候。
“祝贺老师。那,您接下来目标是什?”
桑原先生用温和又略带责备语气回答他,那句话至今难以忘怀。
“你要知道,是个老年人。这种问题,就不要拿来问八十多岁老年人。”
玉村丰男先生写过本《明天不会比今天更好》(集英社新书,2009年),其中有篇文章甚合意。
是个老于世故现实主义者。
可以说这种性格适合研究社会学,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因为选择社会学,职业才造就性格。因为不闪不躲,直面赤裸裸现实,就是社会学学者工作。
直以来,想法都比较悲观。很早就认识到社会真面目,不会对他人有过多期待。每当发生什事,会立刻在脑中模拟各种可能性,推测最糟糕结果。想着即使最后变成这样也没关系,但事态发展往往会比推测最坏情况好些,也就比较容易解决。
因为很务实,眼就能明白件事是否
玉村先生在信州拥有自己葡萄酒厂,还开发自家公司葡萄酒品牌。据他说,每当接受采访时有人问:“您实现吧?”他都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位玉村先生讲件小事。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下村侑博士(当时八十岁)接受采访时,记者首先提出问题是:“可以说说您吗?”下村博士瞬间有些退缩,然后回答:“……现在才来问……可没有。”接着又说,“都已经八十多岁呀。”
看到这里,立刻想起文章开头,桑原先生经历小插曲。
玉村先生是这样说:
“说起来,实现个就要立刻拥有下个吗……为什人非得要不断进取呢?如此逼迫人们马不停蹄地追逐下个、下个目标,不正是拼命实现逐年增长高度成长期[1]留下恶果吗?”他还说自己没有,“之所以叫,就是因为不知能否实现”。玉村先生已经六十有三,人生过去大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