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以后,她便长伴杜太后左右,既记录太后言行,也陪太后说话解闷。她善解人意,颇得太后欢心。太后几番提出让官家将她纳为房院,赵匡胤却推辞,说则开国之初,人主不宜广纳嫔御,则太后凤体违和,自己也无心此事,惟望她相伴太后,为太后解忧。
太后十分上心,曾私下对赵光义说,李沫然通文墨,知书史,人又贞静娴淑,若为官家所纳,对他必有助益。太后又叹:“命不久矣,只怕看不到那天。异日官家再
将赵元佐押出殿外,自己颓然坐在御座上,想起适才儿子清冷目光,双唇微启,几不可闻地唤出个名字:“沫然。”
赵炅初见李沫然是在建隆二年初春,那时他二十二岁,还是皇弟赵光义,她十八岁,身份是正七品司簿女官。
那日晨光清美,雪后初霁,后苑红梅绽放。杜太后缠绵病榻许久,见此美景有点精神,命皇帝赵匡胤召弟弟光义及廷美入宫,在后苑暖阁中共赏梅花。
兄弟三人把酒言欢,杜太后殷殷叮嘱赵匡胤善待兄弟,望三人兄友弟恭,同享太平。赵匡胤应承,并命内侍召司簿前来,记下母亲慈训。
司簿原是掌宫人名簿、禄赐之事女官,本无记录内廷实录职责,但赵匡胤说这位李司簿是乾州防御使李英之女,素有文才,又谨言慎行,是记录太后贤德懿行不二人选。太后自知时日无多,儿子这是想在宫中找人如影随形,记录自己言行,以便日后留个念想,遂颔首答应,召司簿李沫然随侍。
赵光义本不爱饮酒,但在兄弟相劝下亦饮下数盏,暖阁中炭火甚旺,他时觉得燥热,便起身立于门边观室外雪景。
远处淡烟寒林,冰雪未消,梅花疏影点缀其间,花开鲜妍,均作深深浅浅胭脂色。而位穿绿罗袍,戴黑色软脚幞头,腰系革带,足着乌皮靴姑娘正抱着卷轴,沐着花影,踏雪而来。
很多年后,他也还是会常想起这个景象,特别是雪霁之时。那抹清新绿色在心中挥之不去,就像金明池畔永不缺席年年柳色。
李沫然进暖阁,与众人见礼,然后在隅坐下,提笔记录阁中之人言行。赵光义重新入席,与母亲兄弟言笑如故,然而心里眼睛却是在看她。
她清瘦单薄,不施粉黛,皮肤细白,远远看上去像淡墨勾勒人儿。身上绿衣给她青竹色彩,她也气品高雅,如青竹。并不很美,但鼻梁挺直,薄唇微抿,间或抬起眼帘静静地看众人眼,然后又静静垂目,从容运笔,那专注书写神态有种难以言传美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