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妈妈,开始新生活吧,为你自豪,为你高兴”。
车外故乡已入深秋,下午天空不明不暗,灰色穹隆边缘圈玫瑰色光,街边建筑物大多与记忆中无异,只是旧层,像用久家具,不够体面,但有种亲切劲儿,让人不忍心嫌弃。司机把车开得很快,转弯处她身子歪倒,倚靠在母亲身体侧面,特意多靠会儿,再慢慢直起身子。她几乎不说话。司机是家乡常见那种爱用闲聊让耳朵忙碌人,他用纯粹乡音跟母亲聊天,评论到某个本地刚落马腐败高官,用个方言词,“不够揍”。
母亲点着头,又把那词重复遍,表示称赞这词用得切。她下没听懂,思绪顿,去回忆那个词意思。其实每次回家,都是从坐上火车那刻开始,像彩排,或模拟考,满车厢共享终点站人也共享籍贯与口音,人们互相打招呼,打听居住地和出行事由,口音以彼此为酵母,痛快淋漓地膨胀。大部分乡音像不体面内衣,在腰间皮筋上印圈牌子拼音。在她工作城市,人人都把口音藏得严实,像用漱口水和口香糖掩藏口气。
每次她回到这样乡音肆虐空间,都有奇异感觉,仿佛清晨出去跑步之后,又回到光线昏暗、空气热浊不新鲜卧室,阵不适,阵无法抗拒亲切。她也想以乡音说话,又怕生疏,弄得不伦不类。
继父杨器和他那口教师水准普通话在防盗门后等她,她们走到倒数第三级楼梯时,门忽然开,准得像蓄谋埋伏。继父笑得很焕发,像所有沉溺家庭生活男人样,穿着手织毛裤和毛背心,毛裤膝盖处撑出两个鼓包,他搓着手说,粒粒,欢迎回家!
她说,杨叔好。瞬间,她有个很舒服错觉:她们是来走亲戚客人,坐会儿就能走。但母亲说,老杨,快来提箱子呀。
跟继父说话,母亲会把带点乡音口音换成普通话。这个习惯是他们谈对象时确立。很多事和印象旦成形、固定,就很难改动。你第次见到某人,他戴着眼镜,日后再见面,如果他不戴眼镜,你就会怎看怎别扭,替他觉得眼睛四周空得奇怪。母亲第次见杨器,被他带得不由自主全程讲普通话,此后她就必须给口音戴着矫正套。
粒粒走进屋里。这就是新夫妇卖掉各自原住处,合资买新家,两室厅,墙上挂着两轴灰绫子裱糊字画,铁艺吊灯里灯泡都是新,点阴翳也无,切晶亮洁净,有种振奋而美好意图。继父把箱子提进来,贴墙放好,笑道,粒粒,觉得跟你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