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必将所有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来。
陛下又不是神仙,怎能事事都预料得到后果。”见皇帝这般痛陈己错,卫衍自是不忍,握住他手,劝慰他道,“事到如今,陛下不如想想如何补救为好。”
常锡年奏折上所言事关民生大计,若是处置不当,后果相当严重。
高祖当年马上得天下,平定乱世坐稳天下后居安思危,留下遗训,命子孙后代不许荒废弓马骑射,故景朝上下上至皇家子弟,下至文武群臣都有围猎爱好。
到皇帝这
代,除
每年
秋狩外,其他时候驾临西山猎场围猎
次数也不在少数。
皇帝拿给卫衍看那本奏折;是民议司呈上来
密折。
关于民议司,前面曾经提过,自天熙三年四月皇帝设置以来,到如今已经整整十四年过去;经过多年来苦心经营,民议司
势力早就遍及景朝
疆域,在“广纳民智”
同时;也充当着皇帝
耳目,与暗卫中
稽查司
明
暗相辅相成,共同成为皇帝体察民情,监察百官
利器。
这样发展早就脱离
齐远恒当年进言
初衷;但是抱着物尽其用
皇帝自鸣得意;不明所以
群臣无法介意,知道实情
那些人,比如谢萌等人;心知他们若想安安稳稳吃饭睡觉;就得学会闭嘴。
至于卫衍,他也知道这些事,不过他没觉得这个民议司在皇帝手掌下变得面目全非;有什
不妥,在他
心里;忠君爱民是不应该起冲突
;如果起
冲突;他也会用自己
方式来劝谏皇帝。
而皇帝多年来所作所为;也表明除
在有关他
事上,皇帝无法保持为君者
理智,经常要做些骇人听闻
事,在其他事上,皇帝做错
时候并不多,所以对于皇帝如此滥用民议司
行为,他始终不曾多置
词。
皇帝嗜猎,下面*员为
讨好奉承皇帝,自然个个
现在他手里这份密折,上奏
件既关民情又涉百官
要事。
“常大人是个能吏。”这是卫衍翻完这份数百页奏折后,说
第
句话,也是当时他心里面最真切
想法。
这位常锡年常大人官职不过是民议司辖下某府名小小中丞,却上
份极有远见
奏折,不但指出
他忧心
事,还有无数具体
事实为佐证,显然是花费
不少力气才收集到
。
“朕小时候,太后经常告诫朕,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朕那时候嘴里应是,心中总是不以为然。
事到如今才明白,太后所言不虚,事态发展至今,朕有很大过错。”对于此事,景骊也颇为感慨,这罪己
姿态,摆得非常端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