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这
到句话,但让自己很愤怒是,后来再怎查也查不到,不知道是自己记错,还是给自己强制记忆,但总之既然典无出处,也就无法就这八字发挥,只好忍痛咽回去。
还有个反应很强烈问题,就是赞佛抑道,崇洋媚外,这个就只好叹息,都不知道自己哪里赞佛。
首先是个没宗教信仰人,虽然没有入党,但是是个坚定唯物主义者,和荆教主蘑菇教主是不样。再说到爱好,其实对道家东西倒熟悉些,七八年前也装模作样地试着翻过道德经给自己看。而佛经接触相当少,除胡适本集子之外,其余只是很随便地翻过些。以前写免责声明,不是作态,直到今天,也必须承认,在宗教方面,很废柴。
这只是本打架温情故事。
为什选择佛教为主要背景题材,主要基于三点考虑,而且选择时候,根本没花时间:来是道教体系太杂乱,而且过于世俗化。虽然佛教体系也很庞杂,但是做起简化工作时,比较简单。……加上个人看法里,总觉得菩萨打架比较有酷感。
二来认为,道教如果按道家路子走,走到最后最高,也就是个清静无为境界。这是所以为道家最牛人模样。道家看似有情却无情,佛家看似有情却多欲。道家自个儿玩就足够,大乘佛教却总想着普渡众生。如果写个故事,里面最牛逼几个大境界,都是清静,无为,像老君和蕾蕾那模样,娘咧,谁还来打架?谁还来耍阴谋?俺生活费谁给?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点是:当时写时候,手边摆恰好不是道德经,而是胡适那本书和地藏王菩萨本愿功德经,是个懒人,自然也就从手边东西敷衍开来,大家恕罪。
不过后来想想,如果能把故事里提到佛经典故之类,用注释什列出来,可能会好些,或者说借书中人言语解释下,也许会显得更流畅些,这样字数也多些,灌水也多些,钱也多些……呵呵呵呵。
本来预计中应该有京城事情和台北事情,但后来都没怎写,现在看起来是对,因为这故事已经因为罗嗦,拉得太长。
有些前面人物后面没出场,是在入舍那章左右定路子,这和生活差不多,有些人只是你曾经相遇,但注定分开人,书中给出过个借口,此处不详提。最后曾经说过所谓个伏笔,其实在前面银鼠里面已经说到点,是观音菩萨事儿,没写,不遗憾,喜欢菩萨光明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