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春饭馆位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周边,因为只做冷门扬州菜,或者扬州炒饭加上
些面条饺子之类
,都称不上太大特色,加上地理位置尴尬,竞争激烈,生意
直不冷不热,所幸也就二十多平米
小地方,租金不高,店主是个五十来岁
男人,保养不错,穿中山装,踩厚底布鞋,几分儒士风范,看上去也就不惑之年
模样,此刻端着
只乌青色小茶壶暖手,使唤员工做活。阿春饭店名字低俗,牌匾上四个字却比较铁画银钩,甚至说笔走龙蛇也不为过,不知出于何人之手,当然极有可能是拓手临摹下来
东西。
员工只有个,是个五大三粗
青年汉子,典型
东北哥们,憨厚实诚,从农村小旮旯初出茅庐,来到大城市,任劳任怨,好骗,包干
买菜打扫、洗菜切菜、炒菜做饭、端茶送水等全部杂活,
个人顶三个人用,工资依旧是可怜巴巴
八百五,唯
好处就是老板逢年过节都会送个红包,
百两百
,看老板心情而定,阿春饭店之所以能够维持下去,二十来年屹立不倒,成为附近几条街上历史最悠久
店铺之
,有个先天优势,老板是哈工大
讲师,马克思主义哲学
资深讲师,职称却
直上不去,只比在编
助教稍微好点,教授级别待遇是肯定终生无望
,偶尔学生会来友情客串
下,尤其是大大小小
马哲专业考试前,总是跑得特别殷勤,买单都是豪气
挥手说别找零钱
,老板也不客气,坦然收下,该不及格
照旧不及格,倒是及格
不介意多加几分,算是锦上添花,却绝不雪中送炭。现在没到考试
点上,生意冷清,唯
员工给自己弄
份大盘炒面,啃着大蒜,
条腿搁在椅子上,狼吞虎咽,这个在阿春饭馆打
两年杂工
青年剃平头,因为好打理,洗头都省下洗发水
钱
,这两年没什
开销,倒是存
点,银行帐头上差不多
万五,老男人总说啥时候存够
万
给老板孝敬点烟酒,青年总说那你多发点工资呗,离
万块还早。
“老常,你说你个好好
马哲老师跑去讲什
法理学和宪法学,反正俺是听不懂,难怪开
这堂课程,每次都是小蚂蚁几只在那里打瞌睡,哈工大怎
不把你这课给撤消
?”青年
口大蒜味,左手上有份沾满油渍
报纸,《新晚报》,他高中没毕业,只读
年半,就跟着村里亲戚去打工,哈尔滨市呼兰区,工地上搬砖扛水泥袋什
,没什
正规劳务公司签署合同
那种,小工,说好
每天45块钱,结果那个工程烂尾
,肥
流油
老板直接跑路,他白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