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李斯是说给仲裁者听。
秦始皇微微点头,他想要舆论是什?是今不如古,是秦继承三代事业?不不!皇帝在泰山顶上封禅刻石,表明意思很明显:
“秦天下之前,是暗淡无光昏悖混乱,从此之后,天下进入崭新光明新阶段!”
简而言之,不法先王,而法今王!
这正好与李斯,与法家政治取向,不谋而合!所以李斯提倡禁绝诗书百家,让封禅之后,思想出现较大转变秦始皇有些心动。
如古,后不如前,后人所要做就是对上古三代统治模式去尽可能地模仿、恢复和延续,最后做到“克己复礼”。
像孔孟之徒,言必称尧舜,问必谈仁义,你问他如何富国强兵,他回你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你问他怎统天下,他回你句“不好杀人者能天下”。话虽然好听且道德正确,但对旦夕存亡,敌军兵临城下战国七雄而言,真有丝现实意义?
老庄派道家,虽看儒家不顺眼,但亦认为回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时代才是最好……
李斯抨击诸家顽固不化“法先王”后说道:“如今诸生以古非今,便是此说作祟,就像田间锄草样,若不艾杀其根,只拔其叶,过上不久,田中又会杂草丛生,而秧苗粟麦皆萎靡不振矣!故必穷追其恶,将法先王之百家,连同其倡导复古《诗》《书》等焚毁,使无人再敢以古非今!”
在李斯看来,百家多是“法先王”,站在国事角度考虑,那些百家之士,以及其所著之书,皆有罪!哪怕有学派确没有法先王情节,但就像是地里杂草,哪个农夫会蹲下身子,去看它们品种?往往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锄头下去,全部铲除,也不可惜!
之后,李斯又开始谈六国史书问题
干掉这些法先王学派,法家提倡“法后王”“法今王”,才能真正大行其道!
在法家看来,随着时代变迁,统治之道也是不断发生变化,不存在以贯之、百世不变先王之道,甚至那些个先王事迹,也是儒生编造想象出来。在举世争于气力时代,君主就应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施行严刑峻法,利用赏罚二柄,调动全民之力。
换成后世话,就是“与时俱进”!
故以法家看来,随着时代推移,最美好时代,永远是当下,是“今王”,也就是秦始皇帝统治天下!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如此,则舆论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