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人好青铜,以此作为礼器,又好玉,以此为君子之美,作为装饰。瓷器虽然比起上徍铸器和玉器,还有些差距,但却贵在新颖和便宜,所以,大有可为!
等工艺再成熟些,他还打算制作精美到极致匀净瓷器,作为奢侈品贩卖,走饥饿营销路线。
最后,赵无恤嘱咐子贡道:“成乡已经粟支两年之用,耕田拉磨牛马也已经足够,再多也是浪费,所以这次,们不要粟米,只要钱帛!”
而这些器物也被赵无恤冠以特有名号。
器和漆器都是大势所,但这个过程,可能还得花几十年,几百年。
目前,赵无恤只求它能取得优势,和青铜、漆并行。至于范氏陶器,不客气地说,在瓷器出现后,会立刻就被挤出中上层顾客市场!
“这些多是试烧,所以不同品种都有,之后几窑,打算主要烧制鼎和簋、壶等,而买家,自然是麦粉老客户,如此来,你还可以将其与麦粉套卖。那些爱用美器装饰厅堂士大夫们,恐怕每次都得五鼎四簋,或者三鼎二簋买。”
“至于白瓷,倒是意外之喜,以原色瓷土为釉料,就能制出此物。如今看来,此物外观颇似白玉,如果对造型精雕细琢,也可以进入珠玉市场,只是担心,会不会和韩氏起竞争?若是如此,反倒不美。”
韩氏从韩宣子开始,他们家就以珠玉专榷闻名诸侯。韩邑七县,有出玉之山三座,家中工坊里,有攻玉之匠数百,还和齐国陈氏有贸易往来,可以获得些东海蚌珠。
在无恤看来,货殖只是政治延续,能借手打击敌人范氏,所以他全力去谋划。但若是会损害到盟友韩氏,引发两家矛盾,他就得慎重些。而且,除韩氏女外,他对谦和韩不信,俊朗韩虎印象都还不错。
子贡却让他打消这种担心,原来,子贡解过,玉生意,其利百倍,而其中原因就是因为稀有。
珠玉本来就有价无市,极其稀缺,往往是百人所需,却只能供应件。而且高贵卿大夫,恐怕只会对真正美玉感兴趣,所以应该不会和韩氏起太大竞争。
赵无恤想想也对,后世和田玉,块就能炒到几千万天价。也就是说,世人对玉和类似玉东西需求很大,但量却永远就那点。
如此来,白瓷可以用来烧制中小件璧、琮、圭、璋、璜、琥等玉替代品,销售目标则是士和国人这些中产阶层。若是新绛城里属于这阶层数千人,每人都能买块瓷佩瓷玦,收益也是个恐怖数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