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把视线投向瓷片,终于看到那
条苦苦寻找
白口。它正好沿着诸葛亮
袖纹划
大约八厘米,如同翘起
碎全过程,这还是第次。
想到世间又少
件好瓷,
就觉得遗憾万分。
这残瓷尽管已不完整,但瓷片依然那漂亮。
把它放在灯光下,反复转动着欣赏。之前虽然看过,但时间短促,无从细看,这次终于近距离慢慢地观察,看出不少细节。
以浅薄
瓷器眼光来判断,这应该是用上好
苏料绘制,所以发色浓郁,浓重青翠,在灯光照耀下通透而晶莹,透着宝石
光亮。难怪很多人为
瓷器神魂颠倒,它
魅力实在太大
。
苏料叫作苏麻离青或苏泥麻青,不是中国原产,而是来自于波斯卡山夸姆萨村。它是种低锰高铁类
钴料,和任何釉料配合,都能稳定地呈现出蓝色。苏料
色泽,有如蓝宝石般漂亮,非常醒目,至今也没人能完全仿制出来。所以苏麻离青是
个绝好
防伪标签,凭这个去判断,几乎百发百中。
于是从元代晚期开始,中国开始进口苏麻离青料,用于瓷器纹饰绘制。后来郑和下西洋,从伊拉克萨马拉那边带回大批高品质苏料,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都用
这种料。可惜在成化之后,从此再没有大批量进口过,所以官窑全改用
回青或国产青,苏料瓷器只是零星出现,再没大规模生产过。
“三顾茅庐”这个瓷罐呈现出苏料典型特征,底款却写
是大明万历年制,这说明它肯定不是伪品,而是万历年间罕见
苏料青花——真想伪造,不如直接往前写成永乐、宣德
。
这个瓷片上保留着诸葛亮左侧胳膊大半截袖子。诸葛亮
左手姿势曲起,在手肘处有袖布堆叠,画手在这里重色细勾,料釉堆积有晕散,以手抚摸,甚至可感觉有凹凸不平状,很有立体感。
凑近
仔细观察,看到青色已浮渗于釉面,在手肘处有很醒目
黑斑。
这就对,
直找
就是这个。当时研磨工艺不到位,苏料颗粒比较大且不均匀。画工在作画时运笔顿挫,轻重不
,苏料含铁量比较高,
旦浮出釉面,就会氧化形成铁锈状
凝聚斑。这在鉴定里,叫作“锡光”,也是苏料
标记之
。
这也是现学现卖,拿着《玄瓷成鉴》充内行。手里拿着
件真品,与书中
种种道理印证,可比光看书效率高多
,许多原本记不住
知识,如今可以
气贯通。
这还只是小片瓷片,就有如此功效。药家收藏
好东西那
多,从小耳濡目染亲手抚摸,难怪个个都是瓷器高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