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罗鼐建议,族人纷纷表示赞同。罗氏族家风亲厚,成员素来团结。他们有钱捐钱,有田捐田,实在没钱没田,也会表示家出两个
近盆地南口有个依山傍水村子,叫作杨干,即罗秋隐埋骨之地。严格来说,杨干是个大地名,它包括位于佛子岭附近下杨干、潨川河畔中杨干,以及更北方向上杨干。罗墓所在位置,正在中杨干旁边。
杨干这个“干”字,作“水边”讲,正如《诗经·伐檀》里说:“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至于“杨”字,便无从考据,也许从前在这里住着杨姓什人。
罗秋隐下葬之后,这里便成为后罗氏族祭拜祖坟之地,立有墓祠,四时香火,罗氏还拨出专门田地用来支应日常开销——叫作膳茔。
不得不说,这座坟风水确实好。从那以后,呈坎后罗氏人才辈出,在宋代比较著名有罗秋隐八世孙、官至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罗汝楫——不过这位亲附秦桧,参与迫害岳飞,所以后人不太愿意提,倒是他有两个儿子,都是大才。
四子罗颂精通法律,判决迅捷准确,经手案子从无冤滞,在民间得个外号,叫作“罗佛子”。至今呈坎附近有佛子岭,即从其得名。
五子罗愿,是方志典范《新安志》作者。他精通博物,文笔精醇,而且道德感很强,直以父亲为耻,从来不敢进岳飞庙。《宋史》里有记载,说罗愿生兢兢业业,致力于民生,到老觉得善政攒得差不多,才有脸去拜祭岳飞。结果他刚拜完,还没出庙就猝死。虽说这个结局荒诞不经,但也能从侧面看出罗愿性格。
代名儒朱熹对罗颂、罗愿两兄弟十分欣赏,曾给过句批语:“呈坎双贤里,江南第村。”“双贤”即指罗颂、罗愿兄弟,句话把呈坎提到个极高地位,罗氏族亦成为当地显贵世家。
到南宋理宗年间,呈坎后罗氏当任家主,是罗秋隐直系十三世孙罗鼐。他在主持祭礼时发现个弊端,呈坎罗氏自唐以来繁衍兴盛,四处开枝散叶,每年祭礼“老者远莫来,来者幼莫时”,长此以往,未免怠慢祖先。
于是罗鼐召集族中众人,提出个办法:在祖坟外围建起座禅院,割出部分田地作为寺产,请来僧人住持。来祖坟时刻有人看守修葺,不致毁坏;二来寺内诵经不断,香火缭绕,也等于为祖先烘托阴德。
这种性质寺院,被称为坟寺。宋代崇佛之风兴盛,很多大族都选择为祖坟修建座坟寺,这在当时是很流行做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