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查是个专业活,不是什人都能干。检查人员必须识文断字、精通算学,且具备定政务经验。更关键是,黄册数量太大,这些检查员还得有足够时间来干活。
大明哪个部委也没有余裕抽调批精干官吏扑在这上面,正事还干不干?
想圈,最适合干这个,就是国子监。那些大学生都是被当成官僚预备队培养,文化水平高,又闲得紧,正好拽过来当免费劳动力。
他们要做“驳查”,从户部总
饰或漂白,因为那样容易让纸张变脆发黄。甚至连订册,都必须用绵索来穿起,不许使用糨糊。就算万不得已要用到点,糨糊里也得掺入花椒、明矾等原料,以避免虫蛀。
不过黄册制造毕竟是个专业活,普通人干不。在大部分情况下,里长们都是到官府指定纸铺去攒造装订。
顺便提句,其实们现在能看到黄册实物,属于真正意义黄册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清册供单”草稿。这些供单在用完之后,会送回个人家里,这才让极少部分文件逃过战火,幸运地残存到今日。
所有里册,都要汇总到州、县衙门。衙门要把这些数据汇总,单独造个总册,里面没有每户细节,只记录各里总数——户部特别指出要“本管正官、首领官吏,躬亲磨算”,同样册黄封上缴,册青封留底。
接下来,州、县衙门要把所有里册以及总册送到府级衙门。府衙也要单造个分册,记录各州县总数,并送到布政司。布政司亦要单造分册,记录各府汇总数据,再与府册、州册、县册以及记录到每户原始里册起呈递给户部。
级级汇总上去,户部最终拿到手里,是几万本里册、几千本州县册、几百本府册和十几本司册。中枢决策者既可以看到任意个地区宏观数据,亦可以深入查到任意户状况。宏微两便,天下透明。与此同时,各级官府也都会层层留底,用青册来办理日常民政之需。
不过黄册呈递到户部之后,并不是直接运进后湖黄册库,它还有道关要过。
朱元璋在推行户帖制时候,曾经放出过狠话:“这大军如今不出征,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他把军队作为独立会计师,对地方数据进行驳查,以避免各级*员在普查过程中舞弊。
他来自民间,深知弊情,必须核查这些黄册真伪。国初诸事未备,只好动员军队进行驳查。现在切都走上正轨,再找军队当审计就有点不合适。
可不找军队,找谁好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