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水!”
更清晰呼喊声从外面传来,荀彧手中毛笔颤,险些把墨汁滴到铺好竹简之上。冬季风干物燥,皇宫内又多是木质建筑,最怕火灾。如果烧起来,那可是会连绵片,无休无止。
荀彧迅速站起身来,推开门快步走出去。大门开,门外寒风趁机呼地吹进来,他惊愕地看到,禁中寝殿方向在北风呼啸之下燃起冲天大火,火光照亮半个天幕。
※※※
皇宫里已经乱成团,宿卫戍卒、卫官们跑来跑去,吵吵嚷嚷,到处都是叫喊声,有朝宫外跑,有朝宫内跑,像群没头苍蝇。他们多是来服徭役乡兵和村民,根本没受过任何训练,碰到这种事完全不知所措。
从昨天开始,荀彧就直没有离开过尚书台。
曹公大军如今驻屯在官渡,安抚许都乃至整个大后方工作就落在他肩上。各地文书如雪片般飞入这小小尚书台,几乎每份都加盖着“急报”符印,都要他代替曹公来做出决断——这是信任,也是沉重责任。
何况皇上又在重病之中,早已传诏不见外臣,许多朝请奏议也得由他批转。
“天下方乱,国事未已呐……”
荀彧揉揉有些酸疼眼睛,将油灯剔亮些,把裹在身上大裘又紧紧。连续数天熬夜,让这位面如温玉谦谦君子也显得憔悴起来,细微皱纹在眼角额间悄然滋生,那缕黑亮长髯垂在颌下,已略有卷曲。
只有个小黄门站在高处,大喊
荀彧不仅是曹操在政治上左膀右臂,而且还是朝廷尚书令。这双重身份让他变得极为忙碌,既要为曹操分忧,也要保证朝廷尊严。
位仆役将竹炉里残留灰烬捅捅,几点有气无力火星闪闪,随即熄灭。他无奈地把目光投向荀彧,荀彧看眼快被冻住砚台墨池,叹口气,挥动手掌。仆役连忙取来几截炭棍丢入炉中,趴在地上拼命吹气。
荀彧直不肯使用雒阳山中产精炭,那种炭火力很足,产量却很低,有限几百斤都被荀彧转送去皇宫和司空府。普通柴炭容易生烟,影响批阅公文,所以荀彧只在屋里实在太冷时候才添上几根。他觉得既然自己是尚书令,就该为百官做出表率。
火苗腾地从炉中又冒出来,屋子里温度略微上升些。荀彧搓搓手,伸手又取来卷文书,熟练地扯开外束丝绳。
就在这时,从窗外隐隐地传来阵呼喊声。荀彧微微皱皱眉毛,侧耳去听,他是个谨慎人,这是在皇宫之内,如此大声喧哗可不怎成体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