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后因表现优异而逐渐升任到军谋司从事;建兴八年,中都护李平进驻南郑,狐忠被丞相府抽调去担任李平参军
职至今。
成蕃今年四十岁,生于汉初平元年,籍贯是巴郡江州,出身是当地大族。建安十年他担任刘璋
梓潼令王连手下亲兵伍长,历任曲长、屯长。建安十八年刘备入川时,王连闭城坚守不出,当时成蕃担任是梓潼城西门城尉。益州平定以后,成蕃则
直以王连部曲身份随侍其左右。建安二年王连病卒,其丞相长史
职务被向朗接替,成蕃也被分配到向朗手下任裨将军。建兴五年,丞相府迁往汉中,成蕃随同向朗来到南郑;建兴六年,向郎因为包庇马谡逃亡被贬回成都,成蕃也被株连,降职为南郑戍城尉;建兴八年,中都护李平进驻南郑,成蕃被丞相府抽调去担任李平督军
职至今。
核对这两份简历花掉荀诩整整
天时间。看完以后,荀诩觉察这两个人
履历有两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益州人;而且都曾经在刘璋
手下任职,并以降人身份归附昭烈皇帝刘备。
荀诩知道,虽然如今蜀汉官僚机构内部并无显著地域偏见,但“前刘璋降官”和“昭烈旧部属”
*员之间总有那
点隔阂,这种隔阂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和升迁仕途。李平(严)尽管是南阳人,但他是以刘璋
护军身份投降
刘备,对同为刘璋旧部
益州人应该更有亲近感。
还有件事始终让荀诩觉得很奇怪,那就是狐忠与成蕃调任为李平幕僚
理由。档案上只是简单地写着“补阙”,不能说明什
。根据徐永
供词,郭刚在得知李平调入汉中以后就立刻让“烛龙”接近李平,配合邓先进行疏浚工作。换句话说,如果他们其中之
是烛龙
话,那
定曾经主动要求——最起码表现出过姿态——调去李平身边充当幕僚。
他按照这个想法去调查番,结果
无所获。至少在官方文书上,狐忠与成蕃都是被动接受调令,没有表现出任何主观意愿,看上去好像是被随意挑选出来
样。
“不行,得去丞相府核实
下。”
荀诩想到这里,“忽”地站起身来。他手里人事档案只是抄本,所以只有文字纪录而无印鉴痕迹。调令既然是从丞相府发出,那
在丞相府
辅官台内
定收藏着档案原本,上面有每
次人事变动时各相关部门
印鉴,能清楚地反映出行政运作过程。
于是荀诩把两本档案搁回到书架上,揉揉酸疼
眼睛,长长地打
个呵欠。此时夜色已深,荀诩从旁边
柜子里取出
件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