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路边,大马路上黑灯瞎火,除他们俩
个人也没有,周围有很多平房,房屋高低错落,路旁有电线杆子也有树,路灯全都不亮,看起来像是在城里,但附近
片死寂,成片
平房全是空屋,附近隐隐约约有股死尸身上
臭味。
这大片平房,全部断
电,所有
房屋和路灯都不亮,天上只有朦胧
月光,那些房屋树木和电线杆子,在月影下显出黑黢黢
轮廓,听不到夏虫儿
鸣叫之声,反倒有股不知来源
臭味,好像是尸臭,不过这是在城里,闷热
三伏天,普通民宅里不可能放死人放到发臭。
俩人好不容易清醒过来,仔细打量这条马路和周围房屋,觉得眼熟,
看路牌想起来
,这地方叫魏家瓦房,老话管绕远叫“走冤枉道儿”,哥儿俩心说咱这冤枉道儿走
,居然转到魏家瓦房来
。
如今魏家瓦房是南门外大片民宅,介于郊区和城区之间,早个二三十年,地名还叫魏家搂或魏家坟,本来是
大块坟地,那年头就是坟地多,并不奇怪,城里死人城外埋,村里死人村外埋,所以老话说“哪处黄土不埋人”,活人周围住
全是死人,当初围着老城
圈,埋死人
坟地是东
片西
片,到处皆有,清朝末年漕运盐运发达,天津城面积不断扩张,那时候盖
很多房屋,以前几乎都是坟地。
说到魏家瓦房魏家楼,起先叫做魏家坟,变成居民区之后,人们避讳提坟,说在哪住,住魏家坟,那不成鬼
?于是改称魏家楼,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座楼,因此后来改叫魏家瓦房,那时候上点岁数
人
提起魏家坟,想到
往往是“吊死鬼”。
五
要说埋着吊死鬼魏家坟,年代还不是太过久远,清朝末年
时候,天津卫当地有
户姓魏
人家,以卖炊饼为生,家道小康,
家三个兄弟,老大年少夭折,很早就死
,剩下二哥和三哥对半平分
家产,二哥是继承祖业,挑个担子沿街叫卖蒸食,蒸食就是馒头炊饼之类
面食,早年间叫蒸食,三哥心高志大,不愿意再做蒸食这份营生,选择到金铺当学徒,跟掌柜学着打金银首饰,木匠瓦匠学三年也就学会
,打金银首饰至少学六年,还要给掌柜白做三年,那个年代没有学费,学成手艺帮三年工,算是报答恩师。
三哥当学徒当十年,学会
满腹生意经,也把手艺学到家
,自己出来开
个小首饰铺,凭着货真价实,诚信可靠,手艺又好,精益求精,逐渐把买卖做大
,钱是越赚越多,几年之后扩充成
卖首饰
金楼。
二哥那份买卖做得同样不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