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友光说道:“今年粮税丁钱并在起收,听说杂项也不交,摊下来少得很。俺们去县里看看,是不是真这搞,要真这搞可享福得很。”
别看条鞭
崔友光立即打开话匣子,颇为兴奋地说:“官府告示,贴到俺们村村塾,这事早就在村里传遍。告示里还说,今后谁敢乱征丁役,就去县衙告状。县官不管,就去府衙。知府不管,就去布政司。都传俺们山东百姓运气好,遇到好几个青天大老爷,以后日子可有奔头。”
古代农民,有可能辈子不进县城,地方信息传递掌握在士绅手中。
桂萼为顺利推行条鞭法,在公布每人或每亩纳税系数时候,不但把公文下发给各地知府,还以告示形式公之于众。
布政司差役快马四出,将告示张贴于衙门、庙观、市镇、仓场、钞关、驿站、港口等处。又让按察司(学政官往往是按察副使),把告示发往各级学校,再由学校里学生,誊抄回各自里甲、乡村学校公布。
尽量杜绝偏僻地区小民被蒙蔽。
大半年过去,孟殊还是没能加入济世派。他《数学》勉强达到初中水平,毕竟加减乘除以前学过,并非从零开始稚龄孩童。
可惜,济世派已经离开山东,临走前扔给他本《物理》。
孟殊按捺不住内心躁动,带着祖父遗留文士剑,穿着身棉夹袄就启程游历。
北走数日,便遇到群农户,数十人结伴而行。
此时已经入冬,孟殊秉承济世派精神,去打听此县之民生状况。他趁着这些农户,集体停下吃干粮间隙,上前抱拳说:“吾乃曲阜童生孟殊,叨扰各位父老。”
条鞭法包含田赋、丁役、杂税,虽然计算方法非常复杂,但计算出每年系数之后,农民交税却又非常简单。便是村塾老师,都能根据纳税系数,轻松计算出大家该交多少税。
孟殊问道:“那你们这是结伴去做甚?”
崔友光笑道:“纳秋粮。”
孟殊惊讶道:“都自己主动送去县里?”
以前交税,田税交给粮长,丁役和杂项交给里甲长,县里只需找粮长、里甲长讨要。每逢交税季节,催税跟催命样,哪有百姓踊跃交税事情?
这些农户大都沉默不语,只木讷看着孟殊傻笑。
个中年农民抱拳道:“草民崔友光,见过孟相公。”
孟殊连忙摆手:“童生而已,不敢称相公。冬季已至,数十农户结伴,这是要去应役吗?”
崔友光笑道:“今后不必应役,官府拿银子雇人做工。”
“此政小民也知?”孟殊惊讶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