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未能理解其中微妙不同。第十三章讲述超级自私基因例子——减数分裂驱动基因,而“寄生DNA”概念最初是在第三章末尾中提出,后来则有些作者对其进步研究,并以“自私DNA”这样妙笔来描述。自从本书第次出版之后,这些年不断发现有超级自私基因例子,它们更为匪夷所思。这已成为这些年研究热点。[*]
[*]AustinButandRobertTrivers(2006):GenesinConflilt:TheBiotogyofSelfishGeneticElements(哈佛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出版时为时已晚,未能列入这个版本第次印刷,无疑它是这个重要主题权威参考书。
《自私基因》直因为将基因拟人化而被批评,这点也需要解释下(如果不需要道歉话)。采用两个层次拟人:基因与生物体。基因拟人真应该不是个问题,因为任何有头脑人都不会认为DNA分子会有个有意识人格,任何理智读者也不会将这种妄想归罪于作者写作方式。有次听到伟大分子生物学家雅克·莫诺(JacquesMonod)讲述科学中创造力时,着实心动。已经忘记他用词,但他大概说法是:当他考虑个化学问题时,他会问自己:如果是个电子,会怎做?彼得·阿特金斯(PeterAtkins)在其优秀著作《重临创世》(CreationRevisited)中,在探讨光束通过高折射率介质时速度减慢后折射时,也采取个类似拟人:光束好像想要最小化其到达终点时间。在阿特金斯想象中,这如同海滩边救生员冲过去拯救个落水者样。他是否需要按直线靠近落水者?不是,因为他跑步比游泳速度更快,在行程中增加陆地行走比例会更为明智。他是否应该直接跑到海滩边正对着目标点,来最小化其游泳时间?这个想法好些,但依然不是最佳方案。通过计算(如果救生员有时间来做这个事情),们可以找到救生员最佳行进角度、奔跑距离和不可避免游泳距离间最佳组合。阿特金斯总结道:
这正是光线通过密度较大介质时行为。但光线怎能在进入之前就已经知道哪个是最短行程?它又为什要在乎这个?
他受量子理论启发,对这些问题给出个绝佳解释。
这类拟人化比喻并不只是种有趣叙述方式,它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