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主体都是基因而不是人。
在《捍卫自私基因》(Indefenseofselfishgenes)文章里讨论这点以及些其他字面上误解。上面那段话就是从其中摘录。
必须补充句是,那些本章偶尔出现政治性对白让在1989年重新阅读时候很不舒服。“最近几年里,还需要把这(需要克制自私贪婪以防止整个组织灭亡)给不列颠工人们说多少次呢?”这句话让听起来就像名托利党党员。1975年,在写这句话时,投票支持社会主义党z.府正尽全力与23%通胀做斗争,很显然他们会很关注有关高工资要求。像这样评论可以在当时任何位工党大臣演讲中找到。现在英国拥有个新右派z.府,它将吝啬与自私抬高到意识形态高度。话因此被联想到带有些龌龊意味,对此表示歉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会收回所说过话。自私短见仍然会带来所提及那些不想要后果。但是在现在,如果有人想要在英国找寻关于自私短见例子时,他不应该将目光瞄准工人阶级。实际上,也许根本不应该把政治评论这个担子压在科学作品上,因为它们过时得是如此之快。20世纪30年代那些关注政治科学家作品在今天都因为他们那些过时讥讽而被彻底毁掉,例如那些来自约翰·伯顿·桑德森·霍尔丹(J.B.S.Haldane)及兰斯洛特·霍格本(LancelotHogben)作品。
上述有关教育议论,必然表明下面观点是错误:认为从遗传学角度看来,继承下来特性是明确固定,不容改变。这是种极为常见谬见。们基因可以驱使们行为自私,但们也不必终生屈从。如果们在遗传上生来就是利他性,再去学利他主义也许不那困难。在动物中,只有人类受文化也受后天获得以及继承下来影响支配。有人可能会说,文化是如此之重要,以致不论基因自私与否,它与们对人类本性理解都毫不相干。另有些人也会不同意这种说法。这完全取决于作为人类特性决定性因素“本性对教养”辩论中,你站在什立场上。这就使要讲讲本书不准备论证第二点。在“本性对教养”争论中,本书不支持这或那立场。当然有自己观点,但不打算表达出来。只在最后章中,把观点包含到将要阐明文化观点中去。如果确实证明基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