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还是去见他为好。”
师生二人在军营直谈到次日鸡鸣方止。第二天,曾国藩修书给官文、胡林翼,请他们
,门生说漏嘴。”李鸿章素知老师行事谨慎,这层意思,点到即可,他马上转入正题,“门生说四川不可去,其原因也正是刚才所说,恩师多年浴血奋战,已将长毛逼在皖中、苏南隅之地,现在反而忽然掉头入蜀,到千里之遥去堵流寇,将这伸手可摘之熟桃让给别人,就是恩师不在乎,湘勇将官弟兄也不情愿呀!就是门生在旁,也为恩师抱不平。”
曾国藩微微笑,在心里说:这个机灵李老二,说话本事是越来越高,他老子哥哥远不及。
“况且川督王庆云为人器局狭小,很久以来就想当蜀王,他决不会愿意恩师入川。门生说四川不必去,是指石逆目前已成流寇,军心不稳士气不旺,此去四川,将很可能走向末路,四川兵力足可制服他,不必动用湘勇这把牛刀。门生以为,恩师须立即向皇上陈明入川之非和入皖之要,同时亦请官帅、胡帅代为说明不能离开东南原因;官帅、胡帅要成功,也是离不开恩师。为使朝廷明白此中道理,恩师可命令目前在徽州、宁国鲍超之部暂且撤离皖南。这样,长毛定会乘虚而入,翁中丞必定急奏朝廷,那时各方交章挽留,恩师将免去入川之劳。”
曾国藩不得不佩服这个比他小十二岁门生见事之明。在湘勇主要将领中,有彭玉麟忠贞,有杨载福朴直,有鲍超勇猛,有李元度策划,有曾国荃顽强,但无人有李鸿章这样洞察全局清醒、机巧应变手腕!人才难得呀!两江带,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要留心访寻延揽。想到这里,曾国藩忽然记起温甫讲赵烈文进谏事。
“少荃,你是庐州人,全椒就在庐州旁边,你有没有听说个寓居全椒阳湖秀才赵烈文?”
“恩师何以知道赵烈文?他是门生好朋友。”
“那太巧!前次迪庵和温甫误攻三河,此人到军营进谏,可惜他们未听,不然也不至于有三河之变。看这是个有识见人才。”
“赵烈文确是个非比般读书人,他不乐举业,留心国事,潜研兵法,熟知舆地,尤工于谋画,确是个好军事参谋。”
是呀,草莱之中,常有异才,日后到你家乡,定亲去拜访他。”曾国藩边说边抽出日记簿来,记上:“赵烈文,字惠甫,阳湖人,寓居全椒,知舆地,工谋画。少荃竭力推荐。”
“何劳恩师亲去,写封信叫他来就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