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便没有然后。
说来可笑,赵玖明明写下这般文字,说这般言语,但他心中却清楚,莫说其他武学子弟,便是王中孚这等人也是冲着升官发财四字而来……而想改变这种情状,反过来就必须要让这些人先升官发财。因为只有武人容易升官发财,不再是社会下品以后,所谓仓廪足而知荣辱,方可真正建立起军队强烈荣誉感。
实际上,这也是他将武学建立在宫殿后方缘故,就是为方便自己进出盘桓,而皇权时代,贴近天子,正是升官发财最佳途径。
有点像是荒*无度正德皇帝那种味道。
不过这想话,与之相比,岳飞、张永珍,还有那个他总是记不住名字唯独对只耳朵印象深刻侯丹,也就是那些自激发出家国概念、军人荣辱心态人,就愈发难能可贵。但这种可贵背后是当日靖康大崩溃下北方士民家破人
番检视下来,赵玖心里也有数。
吴玠虽然有心,但他送来年轻子弟却多还是有跟脚西军官宦子弟,这种人前途本就在军中,送来跟他这个官家打个照面比啥都强,如王中孚这种人也还是少数。
当然,这也是预料加情理之中事情。
说句不好听,所谓品德优秀、聪明敏锐少年郎,哪怕是良家子,能读书也自然会去读书,如何会来上什武学?就好像后世,成绩差不多高中生能去高考自然会去高考,谁会去辍学写网络小说或者打电竞呢?
除非是上学确实不行,或者如王中孚这般确实天赋异禀。
这是几百年观念问题,哪怕靖康之乱客观提升武人地位,却还是不足以动摇这种根深蒂固观念。历史上,岳飞做到武臣顶尖位置,儿子恩荫,上头给文官,他都不好意思要,明着说文贵武贱,换回武官,并专门给恩人张所儿子求文官恩荫……换言之,连武人自己都轻贱自己。
而说句题外之语,别看赵玖辛辛苦苦四五年领着群文武把战乱维系在黄淮之间,好像不得似,但实际上,这份功业说不得反而使得武臣身份比历史上更低贱些……因为很多地方只是遭遇动荡,而动荡中武力滥用只会让他们更加厌恶武人,而非是彻底意识到武力必要性。
当然,有些事情知道归知道,赵官家还是要假装不知道。
不仅如此,这位官家还花许久功夫去说些北伐尚未成功,诸卿仍需努力之类言语,还亲笔给军校正堂题楹联,据说是化用本朝名将岳飞言语,乃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莫入此门’。
然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