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举孙子所说:“吴人越人,同舟济而遇风。”韩信背水阵,引孙子语:“置之死地而后生。”俱可本力学规律,绘图说明。
宋儒子《孔记》中,特别提出《大学》、《中庸》二篇,程朱诸人,复精研易理,于真理都有所窥见。周子太极图,俨然是螺旋式回旋状况,所以宋儒之理学,能于学术上开新纪元。宋儒发明理学,愈研究愈精微,到明朝王阳明出来,他学说风靡天下,们只把阳明提出来研究即是。他学说,最重要者:(1)致良知;(2)知行合。此二者均含有力学原理。
(1)致良知。王阳明传习录说:“人良知,就是草木瓦石良知。”草木暂不说,请问瓦石是无生之物,良知安在?们把瓦石加以分析,除泥沙,别无他物,细加考察,即知它有凝集力,能把泥沙分子结合拢来,对于外物有种引力,把瓦石向空抛去,它能依力学规律向下而坠。由此知:阳明所谓良知,不外力之作用罢。阳明所说良知,与孟子所说良知不同,孟子指仁爱之心而言,只是种引力,阳明则指是非之心而言,是者自必引之使近,非者自必推之使远,具有向心离心二力之作用,故阳明学说,较孟子学说圆满。们这样研究,即知阳明所谓致良知者,无非把力学原理应用到事事物物而已。
(2)知行合。阳明说:“知是行主意,行是知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这个道理,可画根力线来说明。例如:闻友人病重,想去看他。心中这样想,即心中发出根力线,直射到友人方面,由家起身,即是沿着这根力线直前进,直到病人面前为止。知友人病重,是此线之起点,故曰:“知是行之始。”走到病人面前,是此线之终点,故曰:“行是知之成。”两点俱在根直线上,故曰:“知行合。”闻友病,即把这根路线画定,故曰:“知是行主意。”画定,即沿着此线走去,故曰:“行是知工夫。”阳明把明德亲民二者,合为事,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合为事,把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者合为事,都是用这个方式,都是在根直线上,从起点说至终点。
王阳明解释《大学。诚意章》“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二句,说道:“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好色时,已自好,不是见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恶臭时,已自恶,不是闻后别立个心去恶。”他这种说法,用磁电之理说就明白。“异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