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此种说法,与告子何异?民国元年发表《厚黑学》,是性恶说这面说法。民国九年,创条公例:“心理变化,循力学公例而行。”这种说法,即是告子说法。告子曰:“性犹湍水也。”湍水之变化,即是循着力学公例走,所以“性犹湍水也”五个字,换言之,即是“心理变化,循力学公例而行。”
有人难道:“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个言性,个言心体,何能混为谈?至于你说‘心理变化’,则是就用上言之,更不能牵涉到体上。”说:话不足为凭,请看阳明话。阳明曰:“心统性情,性,心体也,情,心用也,夫体用源也,知体之所以为用,则知用之所以为体矣。”心体即是性,这是阳明自己下定义。说:“阳明说法,即是告子说法。”难道冤诬阳明吗?
告之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请问东流西流,是不是就用上言之?请问水之流东流西,能否逃出力学公例?说:“‘性犹湍水也’五个字,换言之,即是‘心理变化,循力学公例而行。’似乎不是穿凿附会。”
阳明曰:“性,心体也,情,心用也。”世之言心言性者,因为体不可见,故只就用上言之,因为性不可见,故只就情上言之。孟子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又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皆是就情上言之。也即是就用上言之。由此知:孟子所谓性善者,乃是据情之善。因以断定性之善。试问人与人感情,是否纯有善而无恶?所以孟子话,就会发生问题,故阳明易之曰:“有善有恶意之动。”意之动即用也,即情也。阳明学力,比孟子更深,故其说较孟子更圆满。
王阳明从性善说悟入,从性恶说悟入,同到无善无恶而止。同人讲厚黑学,等于用手指月,人能循着手看去,就可以看见天上之月,人能循着厚黑学研究去,就可以窥见人性之真相。常有人执着厚黑二字,同刺刺不休,等于在手上寻月,真可谓天下第笨人。厚黑学,拿与此等人读,真是罪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