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沿龙麟渠建16所宫院,供皇帝游玩。隋代,城内有居民区120坊和丰都、大同、通远等三个“市”。三市占地广阔,商业繁荣,最大
丰都市方圆八里,据说市内有120个行业,3000余家店铺,周围还有400余家商店。
隋炀帝在营建东京同时,又从洛阳
西苑引涧水和洛水到黄河。不久,又修成纵贯南北、与黄河相交
大运河和永济渠。这样,从洛阳乘船,南可到达余杭(今浙江杭州),北可到达涿郡(今北京市西南),洛阳成为全国水陆交通
中心,经济文化更加繁荣。隋炀帝时,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唐代
高宗和武则天经常住在洛阳,当时人称长安、洛阳为“东西二京”,二者地位不相上下。
唐中叶安史之乱以后,洛阳遭到严重破坏,保存下来建筑物不到1/10,开始趋于衰落。五代时虽有后梁、后唐、后晋(约不到二年)建都于此,仍十分衰蔽。北宋时,洛阳
度有所恢复,成为北宋学术文化中心。但北宋灭亡以后,洛阳便
天天衰落下去。
长安、洛阳衰落以后,在洛阳东边开封继之而起,成为统
王朝
都城。
早在战国时期,开封就是闻名天下都城
,那就是前
节提到
魏都大梁。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军水淹大梁,大梁遭受
毁灭性
打击。此后
直到隋代,开封仅仅是
个州县小城。
隋代统全国以后,隋炀帝为
获得江淮流域丰富
物产,开凿
沟通南北
大运河。开封位于大运河和黄河交汇处,南来
船只
般要在开封附近转入黄河,开封发展为四通八达
交通枢纽。唐中后期,随着朝廷对南方经济依赖程度
加深,开封
地位不断上升。
五代时期,后梁朱全忠首先在开封建都,数年后再迁都洛阳。此后,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在这里建都。这四个小朝廷在此建都时间都不长,总共才33年。因当时战乱频仍,除后周增筑外城初步奠定开封城市规模以外,开封
发展并不大,依旧和唐代
规模差不多。不过,由于五代
大部分时间都建都在开封,长安和洛阳逐渐衰落,开封已成为北方
政治中心。公元960年北宋定都于此,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入
它
黄金时代。
北宋对开封进行大规模
修建。由于开封地处平原,为四战之地而无山川之险,北宋统治者特别重视开封城
营建。开封城采用城中套城
形式,从里向外分为三重,即宫城、里城和外城。宫城周长五里,居全城之中,主要建筑物基本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