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都城所在地区农业生产。般在开国初年京畿人口稀少、经济残破时,统治者都要采取某些减免赋税措施,招徕人口到这带垦种。在某些朝代,都城所在地区还是全国水利建设重点。汉武帝时,在关中开凿白渠、漕渠、六辅渠和成国渠等许多渠道,加上原有郑国渠,基本上形成浇灌关中平原农田水利网,促进京师农业发展。此外,某些新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也是首先在首都所在地区推广使用。汉代赵过发明代田法这用力少而收获多耕作技术,便首先在长安附近开始推行。
古代在都城周围往往要建立系列城镇,对都城繁华起烘云托月作用。这些都城周围城市及其外围地带,在行政上大多归首都管辖。例如,西汉定都长安,划京兆尹12县为直辖区。京兆尹外又有左冯翊、右扶凤两个郡级单位,构成拱卫首都、服务首都京畿地区,起到稳定首都政治、经济作用。
古代都城,主要是作为政治和军事中心而存在,城内外相当部分人是纯粹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因此,都城大部分消费品,都需要外地提供。全国各地不仅要向中央贡献珍鲜异物、土特名产,交赋纳税,还需要将大量商品源源不断输送到都城,这就要求首都有个伸向全国各地交通网络。因此,各朝代往往都将都城建成全国交通中心。秦始皇刚统天下,就开辟通向全国各地驰道,东达山东半岛,西至今甘肃临洮,北出今内蒙古河套和河北北部,南到今广州带,并和其他大小道路衔接,构成以首都为中心四通八达交通网络。汉唐继承这体系并进步扩大完善,其西面直通向今新疆及其以西地区。开封水陆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是全国首屈指交通中心。汉唐长安、元明清北京都是全国重要交通中心。
水路交通往往比陆路交通更为重要,首都所需大量物资主要依赖航运。为此,历代都十分重视发展水上交通,将首都与全国水路交通网沟通。汉唐定都长安,在关中开凿连接长安与黄河漕渠。隋炀帝定都洛阳,在营建洛阳同时就着手修建大运河,形成以洛阳为中心水运网,南通今杭州,北达今北京,西经黄河可达长安。此后,大运河就成历代王朝南北交通命脉。元代都城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而漕粮和物资依赖于南方,为改变南粮北运困难状况,元世祖期间修成南起杭州北达北京京杭大运河。明清继都北京,作为国家经济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