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2011年,第365页。
(10)《曾国藩全集·奏稿》,岳麓书社,2011年,第194页。
(11)年谱载,曾国藩十四岁始应童子试,最好成绩,是十六岁那年,在长沙府试考
第七名。此后十七至二十
岁未记载考试,然而这黄金年华,不可能不应考。童子试三年两试,这五年至少参加
三次考试。所以到二十二岁那年是第六次考试。
(12)《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2011年,第265页。
(13)《曾国藩全集·家书》2,岳麓书社,2011年,第488页。原文为:“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
当初十四岁第次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
。胡林翼因为家里不让他过早科考,二十二岁才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当年就中
秀才,接下来举人和进士也都是
考即中。李鸿章也是十七岁即中秀才。比曾、左、李时代稍晚
梁启超更是天资超迈,十
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曾国藩自己常说“吾生平短于才”(38)“秉质愚柔”(39)。他说,自己读书做事,反应速度都很慢:“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
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
。”(40)这不完全是谦辞,事实也
定程度上确是如此。左宗棠
向瞧不起曾国藩,后来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41)。学生李鸿章后来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日记:“(少荃)论及余之短处,总是儒缓。”(42))。
但是,在同时代这些人当中,曾国藩取得
成就最大,达到
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境界,左宗棠、李鸿章则远不如他。其中
个差别,就在于他们缺乏曾国藩
“笨拙”精神。
(1)本书涉及年龄之处,非特别说明,均按中国传统习惯以虚岁计。
(2)刘兆瑸:《清代科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第4页。
(3)《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2011年,第365页。
(14)《李肖聃集》,岳麓书社,2008
(4)同上。
(5)《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2011年,第367页。
(6)同上。
(7)同上。
(8)《曾国藩全集·家书》1,岳麓书社,2011年,第594页。原文为:“吾祖星冈公之教人……三不信。……三者,曰僧巫,曰地仙,曰医药,皆不信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