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步将南京包围严密,曾国藩不断向南京城下增兵,曾国荃部兵员迅速增长,但是因为各地财政紧张,粮饷供应却无法跟上来。同治三年(1864)以来“得饷项之少,为历年所无”。曾国藩说,南京城下湘军已达十万,每月需饷至少五十万两,但是收入从来没有超过二十四万两时候。各军欠饷已长达十个月,大部分军队只能发三成军饷,甚至连买药都没钱,曾国荃部士卒只好靠稀粥度日。
同治三年(1864)二月底,赵烈文从雨花台大营写信给朋友说:“勇丁每月所领,不及旬之粮,扣除米价等项,零用无所出。兼之食米将尽,采办无资,勇夫食粥度日,困
护城河,不能迅速涌进,遂被太平军重新封起,坚守如故。
曾国荃百计无效,看来“止可为严守长围,绝其接济,以待其自毙之策”。(29)只有等城里粮绝,活活饿死。然而天京存粮实际上也远多于他城,特别是有许多普通人不知道秘密窖藏,所以曾国荃虽然已经截断城外接济,但是城中粮食仍然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国荃向城内派出间谍,希图策反。然而南京城中多是太平军“老兄弟”,信心坚定,不能奏效。
曾国荃百计尽施,攻坚战、偷城战、地道战、间谍战,想尽切办法,皆不成功。眼看着三年快要过去,在这三年时间里,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在江浙各地进展都非常顺利。
李鸿章到上海之后不久,借上海地利之便,让淮军从武器到训练都迅速西方化,军队战斗力提高很快,用西洋开花大炮拿下苏州常州等名城,战功赫赫。
而左宗棠战功也样不凡。左宗棠先后收复金华、富阳,围困杭州。大致在李鸿章收复苏州同时,左宗棠也攻占杭州。
这样,到同治三年(1864)初,各地战事陆续平息,天下大城,只剩下金陵未下。
天下目光都聚焦到南京,看“曾铁桶”围城。相比李鸿章用开花大炮几个月就攻下座坚城,曾国荃铁桶战法显得太“原始”,太“笨”。人们议论纷纷,讥讽曾国荃无能,各种“不入耳之言语纷至迭乘”(30),还有人“作《老妇行》,以讽金陵战事”(31)。
曾国荃为拿下这座城市,想尽切办法,他常年围着南京城转,察看敌人漏洞,常常策马日行百里,精疲力竭,刚满四十岁,头发居然白半,连曾国藩听都大为惊讶。
3.恩将仇报沈葆桢
就在曾国荃焦急万分时候,粮饷供应上又次出现严重问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