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荃虽然放纵部下抢掠,但自己在天京之劫中收获并不是特别巨大。曾国荃和曾国藩相比,当然很贪财,但是他贪婪程度并没有超过湘军将领平均水平,毕竟他也算是个读书人。然而关于曾九,bao富传说却满天飞,并且如此有鼻子有眼。正如曾国藩所说,影响之来,无声无迹。很多时候,报应不是专因某事,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曾国荃长期以来不恤人言,多年积累不佳名声,此时放大成“漫天箕口复纵横”(47)。
在此之前,曾国荃虽然名声不佳,但是朝廷毕竟需要这员猛将冲锋陷阵,有什不满只能忍着。现在,仗已经打完,曾国荃积累恶名终于遭到报应,收获那道声色俱厉上谕。
3.自剪羽毛,让曾老九离职
曾国藩深知,慈禧那道声色俱厉上谕虽然是下达给曾国荃,实际上也是为敲打他。
对朝廷猜忌,曾国藩早就有心理准备。他熟读史书,更精通易理。《易传》中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当个人地位、权势、声望达到顶点时候,也就是要走下坡路时候。稍微处理不慎,会带来无法预计危险。因此,越是辉煌时候,越应该努力保持清醒头脑,趋福避祸。
怎趋吉避凶呢?关键是处理好权和利两个字。
早在攻下南京前,曾国藩就在给曾国荃信中说:“然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48)同时兼有高位、大权和大名人,自古以来,几个人下场是好?翻读二十三史,可能只有郭子仪个人结局不错。所以要想收场,就要把权和位这两个字推掉些,减去几成。
在写给朋友信中他又说:“入世已深,居位过高,中宵默念,但觉世味日多,天机日浅,若不早谋引退,将来斗智竞力,日入俗吏功利之途而不自觉。”就是说,为做事,入世越来越深,地位越来越高,夜里睡不着自反省,感觉身上世俗味道越来越重,天真越来越少。如果不早点谋划引退,将来陷入争权夺利中去,就会变成个庸俗政客。因此倘若攻克金陵,“决计引退”(49)。
他知道兄弟二人权势已达峰巅,现在最需要做是自剪羽毛。他应对,是奏请曾国荃辞职返乡,另个是主动裁撤湘军。
曾氏兄弟二人同居高位,势力太大,要让清廷放心,兄弟两人须有人暂时离职,韬光养晦。就目前情形看,因为朝廷最不放心也最厌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