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左晚年这最后次交集,确实头次感
个大概,不让他们说完。
曾国藩回信不温不火,你可以说他达观,可以说他淡然,也可以说他幽默。他相信自己拙诚终能白于天下,不必浪费精力与左宗棠争无谓之口舌。
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受命镇压西捻军。后又因为西北地区回教起义导致局势动荡不安,左宗棠继续西征。曾左二人因此也有平生最后次交集。
左宗棠十分看重这次出兵,平定太平天国,他只是曾国藩配角,这次西征他却成主角。虽然头发已白,他却豪情万丈,决心倾情出演。
然而这次出征面临着个最大难题,那就是筹饷。因为西北乃天下贫瘠之区,饷源不能指望当地,势必要“用东南之财赋,赡西北之甲兵”。西征之初,他就对朝廷声明,这次战争“筹饷”重于指挥战斗。他在信中甚至这样说:“仰给各省协款,如婴孩性命寄于乳媪,乳之则生,断哺则绝也。”(76)仰仗各省提供军饷,如同婴儿仰仗乳汁样,旦停,命就没。
这样,曾国藩与左宗棠不可避免地又要打起交道。因为同治九年(1870),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其辖下江苏乃西征军重要饷源地。
晚清督、抚之间个人关系,对政治运作影响极为重大。事实上,虽然朝廷规定各省要按份额及时供给西征军军费,但只有少数与左宗棠个人关系好省份尽力供应,而那些与左宗棠个人关系般省份都没能做到如数按期。《光绪朝东华录》概括西征之饷落实情况说:“各省拨解之数,有过半者,有不及半者。惟湖南止解三分之,河南拨解不及十分之,广东、福建、四川欠解亦多。”
所以,当左宗棠听说曾国藩回任两江后,第反应是担心曾国藩不实心实意支持他,破坏他成就大功:“既与曾公不协,今彼总督两江,恐其隐扼饷源,败功也。”(77)
然而不久他就发现自己判断错。其后,曾国藩分内那份军饷就源源不断,稳定而可靠地输送而来,不但足额而且及时。这让左宗棠大为意外。“文正为西征筹饷,始终不遗余力,士马实赖以饱腾。”(78)
除此之外,在左宗棠“剿”捻及西征中,曾国藩又将最得意部下刘松山交给左宗棠使用。刘松山屡立巨功,对左宗棠帮助极大。“又选部下兵最练、将最健者,遣刘忠壮公(松山)军西征,文襄之肃清陕甘乃新疆,皆倚此军之力。是则文襄之功,文正实助成之。”(79)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