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类钞·忠荩类》记载光绪十年(1884),左宗棠问两江总督曾国荃:“老九生得力何处?”曾说:“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左宗棠听,大笑说:“固谓老九才气胜乃兄。”
这虽然是则野史,不过也透露点真实。那就是曾国荃虽然也是秀才出身,但是他做事直截当,没有曾国藩那多道理可讲。他讲究只有两条:在战场上,谁敢后退,杀;打胜仗,抢。这就是他所说“赏罚严明”。在曾国荃指挥下,吉字营形成个“惯例”:每攻下座城池,都要以“搜剿”为名,大抢三天。这
那令人放心,可能承受不几天皇恩,就被拿下。
连续挨这两记闷棍,曾国荃获胜喜悦飞得云消雾散。他不禁纳闷,这到底是怎回事?
2.曾国荃“经济问题”
原因有两个。
个是朝廷猜忌。
湘军攻陷天京不久,朝廷论功行赏,“特沛殊恩,用酬劳勚”,曾国藩被封为等侯,赐名毅勇,世袭罔替,晋太子太保;曾国荃则“加太子少保,封等伯爵,赐名威毅”。有清二百年里,汉人得此异数者,少之又少。真是兄弟二人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22)表面上看,曾氏二人声望达到最高点。
但实际上,曾国藩兄弟已经步入个危险转折点。因为狡兔已死,走狗当烹。曾国藩手握重兵,他直接指挥部队,包括曾国荃五万嫡系,共达十二万人。太平军灭,这支汉人队伍就成清王朝最大威胁。所以慈禧对湘军疑惧之心大增。七月十八日(8月19日),江宁将军富明阿来金陵,托言是查看金陵原驻八旗兵旗城情形,实际是僧格林沁写信让他来查访擒获李秀成真伪及曾氏兄弟虚实。(23)为制衡曾国藩,清廷采取两方面措施:方面迅速提拔和积极扶植其他湘军将领,特别是那些与曾国藩关系不好人,比如左宗棠、沈葆桢等,造成湘军分裂;另方面则大力打击曾国藩嫡系曾国荃。
另个原因,是朝廷对曾国荃贪婪素来厌恶,南京城下之后湘军大抢劫大屠杀让他进步臭名昭著。
六月二十六日上谕中,朝廷担心曾国荃部“将士等贪取财物,因而懈弛”,专心抢劫财物,导致城中精锐“委弃辎重,饵军士而潜出别道,乘不备,冀图逞,或伺间奔窜,冲出重围”(24)。事实证明,这道上谕是有先见之明,说明朝廷对曾国荃部解很深。
曾国荃带部队有两个特点,个是贪财能抢,另个是残酷好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