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大清帝国不可或缺政治元老。他头脑中装着大清帝国官僚体系中每个零件说明书和使用记录。那个时候乾隆天也离不开他。不过,乾隆七年(1742年)以后,皇帝对他倚重却越来越少,不再事事向他咨询。皇帝已经不再那需要这样个活档案。雄心炽烈皇帝急于进取,而张氏“稳重和平”“八面玲珑”个性已经不太适合个大刀阔斧、除旧布新时代。
乾隆十年(1745年),鄂尔泰去世,皇帝起用三十多岁讷亲为军机大臣。讷亲是青年权贵,初获任用,就位列于张廷玉之前,成为首席军机大臣,这让张廷玉心中有些不舒服。乾隆十年(1746年)十月,皇帝说“大学士张廷玉服官数十年。今年逾古稀,每日晨兴赴阙,未免过劳,朕心轸念。嗣后可仿此意,不必向早入朝”。这实际上是宣布,张廷玉不再参与核心机密,讷亲将独自面承圣旨。很显然,张廷玉在大清朝廷中实际地位大大降低。
皇帝这个决定不是没有理由。自然规律是不能抗拒,虽然直以精力充沛著称,但从乾隆三年(1738年)起,张廷玉已明显感觉自己有些老。乾隆三年他在给乾隆请辞兼摄吏部奏折中说:“今犬马之齿六十有七,自觉精神思虑迥不如前,事多遗亡,食渐减少。”不但眼睛花得看文件越来越吃力,写字时手也开始打战。年龄增长使他在政治钢丝上走得越来越费力。乾隆十年,他长子内阁学士张若霭病故,这对他又是个意外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备觉伤悼,身体下子大不如前。各种老年性疾病,慢慢都找上身来。这种身体状况显然已经不适于承担帝国政治中枢繁重工作。
在这种情形下,皇帝对朋党政治大力打击,就如同在张廷玉头上悬起把沉重达摩克利斯剑,随时有可能落下来,让辈子没有犯过错误他陷于大戾。是自己门下任何个*员出事,都有可能把自己牵扯进去;二是人老,就容易糊涂,“错误耽延,在所不免”,让皇帝抓到自己辫子。
凡事过犹不及。张廷玉官已经做到极致:身仕三朝,功名利禄达到极致,张家门也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两个弟弟张廷璐、张廷缘分别官至礼部侍郎和内阁学士,两个儿子张若霭和张若澄也都入值南书房和军机处,参与机要。“门之内,朝绅命服,辉映闾里,天下荣之。”为官如此,夫复何求?
臣术中最重要条,是平安降落。没有这条,那其他方面再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