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进镀金洋景表亭座,甚好,嗣后似此样好得多觅几件。再有此大而好者亦觅几件,不必惜价,如觅得时于端阳贡进几样来,钦此。”
从此,皇帝喜欢西洋钟表事立刻被官场所周知,广州西洋八音匣等售价因而猛涨。“这些东西虽然没有什
实际用处,但中国官吏们却醉心追求,示意他们
下属不惜任何代价收买。”(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至于书画,更是皇帝私人收藏库中最重要内容。众所周知,乾隆文化修养极佳。他九岁开始练习书法,十九岁开始学画。对于珍品字画,皇帝像史上那些有名
收藏家
样嗜之如命,必欲得之而后快。不过,其他收藏家收集书画,东奔西走,历尽辛苦。而皇帝收藏,却全然没有这些麻烦。这些光彩夺目
无上精品,大部分来自臣仆
贡献。只要他
喜好
被侦知,那
全帝国之内最好
藏品,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紫禁城。
皇帝对古玉兴趣也十分浓厚,他
生御制诗文共四万余首,其中涉及玉器
篇目即达八百余。目前故宫收藏
上万件古玉,多数是在乾隆时期由各直省督抚
级*员进贡
。他
御制诗文显示出,他经常
个人蹲在玉库里摆弄玉玩,挑出
些古玉,命人刮垢清理后,亲自评出甲乙丙级。
事实上,乾隆皇帝诸多历史第
中,还可以加上
条——中国历史上最大
收藏家。
中年时期,乾隆物质生活品位之高,排场之大,要求之细致全面,均远过于前代帝王。不过此时他进取心尚炽,对物欲仍有节制,所以他
日常享受可称讲究,尚不能说奢侈。
人到晚年,优点往往前进步,突破分寸,转化成缺点。而缺点则往往变本加厉,从抑制收敛状态变成肆无忌惮。步入晚年之后,皇帝无心进取,讲究和奢侈之间
界限迅速突破。历代进贡在资格和时间上都有严格
规定。清代成例,仅督抚们有进贡之权,进贡
时间也只限于三节:冬至、中秋,还有皇帝生日。而到
乾隆晚年,这些规矩都被打破
。地方上
布政使、按察使直至京中
内廷翰林也开始进贡。为
收罗民间珍藏,
些普通百姓也可以将家中珍藏通过大臣,转贡给皇帝。进贡遂成
皇帝搜刮民间珍宝
最主要途径。为
配合皇帝
胃口,
年三节
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除
三大节,端午节、上元节、重阳节,大臣们也都可以踊跃进贡。除此之外,大臣们开动脑筋,集中智慧,创造出
无数进贡
新名目:皇帝出巡,经过地方,大臣迎驾进贡,称“迎銮贡”;皇帝每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