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损坏,皇帝特意指示,比较大八件礼品在北京安装,其余那些,随“贡使”起运到承德,让他先睹为快。
皇帝在承德等几天,礼品图样直没有送到,这引来性急老皇帝通训斥:
贡使于十七日到园,距今已有六日。今日本报到来,朕以金简等必将如何装饰,及西洋人并首领太监在旁观看,是否得其安装方法,大概情形分晰附本报具奏,乃竟无言奏及,殊为不解!……金简、伊龄阿、徵俱着传旨申饬……仍着金简遵照昨降谕旨,逐开具尺寸清单,并迅速具奏,勿再迟延干咎。(《乾隆上谕档》)
皇帝对礼品关注显然是个鼓舞人心消息,英国人把这个理解成对英帝国重视。与此同时,皇帝在使团北上路上又下达大量指示,指示地方*员对英国人给予最高标准礼遇。这使英国人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人充分认识到英国在世界上分量。使团很有可能顺利完成使命,开辟中英贸易坦途。
两个国家彼此柔情蜜意直持续到使团到达承德。
就是在这里,双方发生第次不愉快。原因是中国*员提出,马戛尔尼觐见皇帝时,必须行三跪九叩之礼。这让“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使节大吃惊,他立马拒绝这要求。
误会从开始就产生。英国人采取祝贺生日伪装,而这很容易被中国人理解为称臣纳贡。而有中国特色翻译环节,加重这个误会。
传统中国对翻译要求不仅仅是“准确”,那些对皇帝心思揣摩得十分透彻中国翻译深知怎样才能得到皇帝欢心。所以在翻译时,他们往往将外国来文语气加工得十分“恭顺”。前面提到那篇皇帝读后认为情词极为恭顺“虔叩天地保佑天朝大人福寿绵长”呈文,其实原文并不怎恭顺,翻译们却在汉文中添加“谨呈天朝大人,恭请钧安”“虔叩天地保佑天朝大人福寿绵长”等原文中根本没有“惯用语”。同样,英国国书经过中国翻译加工后,也味道大变。
国书原文是这样:
英王陛下奉天承运,事事以仁慈为怀,践祚以后,除随时注意保障自己本土和平和安全,促进自己臣民幸福、智慧和道德而外,并在可能范围内设法促使全人类同受其惠。在这种崇高精神指导下,英国军事威力虽然远及世界各方,但在取得胜利之后,英王陛下对于战败敌人也在最公平条件下给以同享和平幸福。除在切方面超越前代增进自己臣民繁荣幸福外,陛下也曾几次派遣本国最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