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时代欧洲正处于启蒙时代。与现在“欧洲优越论”相反,那个时代欧洲在中华文明面前怀有深深自卑心理。在当时欧洲著作中,们能找到很多“当中国已经……时,欧洲还……”句式表述。比如伏尔泰说:“当迦勒底人还只是在粗糙砖坯上刻字时,中国人已在轻便竹简上刻字。”就像今天们动不动用“西方”来比照“中国”样,那个时代欧洲知识分子正是用“中国”来批判“欧洲”。(周宁《西方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陷入漫长“黑暗中世纪”。粗鄙而教条宗教信念笼罩着欧洲切。“中世纪精神状况是愚昧无知地拜倒在教会偶像——教条、权威和烦琐哲学之前。”(约翰·西蒙
在这里见到令世界震撼蒙古大汗忽必烈。他向欧洲人汇报说,中国幅员广阔、物产众多、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1522年,麦哲伦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航线。从那时起,批又批身怀传教热情传教士抵达中国。他们向欧洲寄回大量书信,汇报他们惊人发现。传教士们说,中国几千年来直由孔夫子思想所指导,由开明君主们所统治,社会富庶而和平,人民勤劳而礼貌。这些说法令刚从中世纪蒙昧中觉醒过来欧洲人眼界大开。股“中国崇拜”热潮迅速燃遍欧洲。欧洲许多大学者都对中国文化如醉如痴,他们认为中国切,从制度到道德,都比欧洲优越。伏尔泰在他小礼堂中供奉上孔子画像,并且向欧洲人宣称:“世界历史始于中国。”莱布尼茨被称为“狂热中国崇拜者”,他认为中国拥有“人类最高度文化和最发达技术文明”。他学生沃尔夫则认为中国就是现世乌托邦。
马戛尔尼就是在这样文化氛围下成长起来中国迷。他已经走遍世界各大洲,从加勒比海到印度,但神秘中国对他来讲仍然是个谜,个让他魂牵梦绕谜。在并不知道自己将要出使中国1786年,他已经在诗句中这样表达对中国向往:
仿佛游览中国幸福海滨,
攀登她无比自豪杰作万里长城。
眺望她波涛汹涌江河,
她都市与平原,她高山岩石和森林。
越过北方疆界,探研鞑靼旷野,
不列颠冒险家从未到过地方。(《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他曾经在梦中游历这个世界上最神奇国家,如今居然有机会让梦成真,他怎会不激动万分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