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英国人在山东登州府短暂停留。登州知府闻讯前来拜访,“知府带来许多随从人员,其中有个人在知府问到他话时候,立刻跪下来回答,这给英国人个很大惊异。知府安然接受这种礼貌,似乎他们之间向是这样讲话,这给英国人更大惊异”。(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更让英国人无法接受是中国官场另项规矩:在任何场合,上级都可能打下级板子。
被扒掉裤子当众打屁股,对英国绅士来讲,是无法想象也无法容忍耻辱。然而英国人却发现,中国人对此却司空见惯。
巴罗说:“在任何场合,只要他们(中国*员)认为恰当,就以父权名义,立即用板子处罚,无须预审或调查。”
这让视个人尊严和荣誉为生命英国人无法理解并且非常气愤:“个朝廷*员伸开四肢趴在地上挨板子,下令打他人仅比他官高级,这样情景对外国人来说也许显得荒谬。这种卑劣顺从,这种人类灵魂堕落,在任何场合都毫无怨言地将自己置于个奴才或者普通士兵手下,任其施以恶意体罚,而后还不顾加倍廉耻与羞辱,居然去亲吻那根教训过自己板子,目睹这切,你无论如何也压抑不住胸中燃烧起来愤慨之火。”(约翰·巴罗《看乾隆盛世》)
与欧洲截然不同政治制度也造就与欧洲人截然不同中国百姓。
在英国人到过中国以前,中国人在世界上形象基本上是正面。中国人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个民族”。莱布尼茨说:“他们服从长上,尊敬老人,无论子女如何长大,其尊敬两亲犹如宗教,从不作粗,bao语,尤其使们惊奇,中国农夫与婢仆之辈,日常谈话或隔日会面之时,彼此非常客气,其殷勤程度胜过欧洲所有贵族……”歌德说:“在他们那里切都比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道德。”伏尔泰通过《中国孤儿》这样表达他对中国人看法:“们国朝是建立在父权与伦常信义之上,是建立在正义、荣誉和守约信义之上。孝顺忠信礼义廉耻是们立国大本。”(周宁《西方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英国人发现在,bao力威胁下生活中国人道德品质与传教士所描述大相径庭。那些伺候他们中国人给英国人留下这种印象:“撒谎、*诈,偷得快,悔过得也快,而且毫不脸红。”“他们有机会就偷,但经别人指出就马上说出窝藏赃物地方。有次吃饭时,们厨师就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