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恩、苏廷禄这两个人,以开矿为由,思谋其利,实属不安本分,俱令押送原籍地方,交地方官严行管束,不许出境闹事。给事中明绳
大地上所能出产物品是有数。人口比以前增加,能分到每个人身上物品就减少。所以道理很简单,在人口增长形势下,每个人都必须以节俭为尚,社会才不至于起冲突。他以身作则,希望文武百官能够效仿,使百姓生存之资不被过分剥夺,留有线生机。所以,他节俭不止是私德,而且是治国大法。
可惜,这种做法后来证明对解决财政困难作用不大。
解决人口问题,个重要手段就是发展工商业。可是嘉庆皇帝却毫不犹豫地掐断出现在他眼前任何根工商业之苗。
其实,为应对人口问题,康、雍、乾时代几任皇帝除鼓励垦荒等传统型政策外,已经在东南沿海某些省份采取些富有近代性内涵新政策。
雍正年间,中国人口压力最大地区之是东南沿海福建和广东两省。为解决百姓生计问题,雍正解除南洋贸易之禁。闽广等沿海省份华商前往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当时为荷兰统治)贸易重新兴旺起来,从而解决与外贸有关那部分人口生计,同时,对南洋贸易又带动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手工制造业发展,也吸纳部分过剩人口。
乾隆则在雍正基础上,解除广东矿禁,让民间力量可以开采铜矿,以吸纳剩余人口。广东解除矿禁标志着清代国家产业政策次具有某种崭新意义重大调整,其影响远远超出广东省。18世纪初期中国闽广地区在人口压力下最先出现解除海禁和矿禁,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看作农业社会中国迎来工业文明抹熹微曙光。
如果嘉庆能在雍正乾隆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那这抹曙光也许会演变成朝晖。然而,嘉庆帝是坚定禁矿者。稳定是他心中头等大事。他在这个问题上是毫不动摇。
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十九日,皇帝下旨说,宛平县人潘世恩和汲县人苏廷禄,向地方官要求在直隶邢台等县开采银矿。这个事可不可办?今天表个态。
皇帝说,开矿不是小事。开矿需要聚集众人,经年累月。以谋利之事,聚集游手之民,聚众闹事,势在必然。即使是官方经营,也难以约束这多人。如果听任二个老百姓集众自行开采,更是非常危险。
皇帝说,朕广开言路,不是要开言利之路。国家经费自有来源,怎可以穷搜山泽之利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