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辈督抚要钱厉害”。意思是说,乾隆年间方面大臣都很腐败。张集馨却认为,乾隆年间,督抚虽不免贪黩,然其才具皆系大开大阖手笔,每遇地方事体,无不举办;今则督抚才具似不如老辈,而操守似亦胜于老辈。这说法,也适用于嘉庆时期。
教育式反腐,其实是缘木求鱼。因为大清王朝此时腐败是典型制度性腐败。
僵化财政制度、失灵监督体系、贪渎文化传统是嘉庆时政治腐败三大原因,其中最主要则是财政制度。如前所述,从雍正时期到嘉庆时期,由于美洲白银大量流入,大清物价上涨三倍。按道理,物价上涨之后,*员俸禄起码也应该同步上涨。然而自雍正养廉制制定之后直到嘉庆年间,乾隆和嘉庆以“守祖制”为由,没有给*员们加过次薪。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副使英国人斯当东对此看得很清楚,他说:“最近个世纪以来,大量白银从欧洲流入中国,因此中国物价显著提高。物价提高,但*员们薪金仍然是固定,这就使他们收入同应有开支比例失调”,“中国官吏薪金不高,使他们容易接受礼物引诱”,“据说大部分衙门里都还有贪污,中国官吏薪俸很低,但许多贪,,g污吏可以弄到巨大家产”。因此,要解决腐败问题,就要与财政改革结合起来,摆脱祖制“不加赋”桎梏,大幅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给*员加薪,把灰色收入变成白色收入。
然而,嘉庆皇帝坚决反对财政改革。
他害怕增加税收会造成社会不稳定。明代万历皇帝为战争加派“三饷”,剜肉补疮,动摇大明帝国根基。所以,清朝历代皇帝再强调,明朝不是亡于崇祯,而是亡于万历。这点,嘉庆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他决心恪守“不加赋”祖训。不但不加赋,甚至由于经常豁免灾荒地区税收,嘉庆年间税收比祖制还有所减少。虽然人口增长近倍,但嘉庆十七年(1812年)田赋、盐课、杂赋收入,只有4004.4万两,同乾隆十八年(1753年)相比,前后60年间只增加6.3%。财政收入严重入不敷出。
治理财政困难,嘉庆皇帝方针是大力提倡节俭。他在嘉庆十年(1805年)说道:“朕惟厚生之道,在乎节俭。国家重熙累洽,生齿日繁,日用所需,人人取给,而天之所生,地之所长,只有此数。若再性好奢华,不思撙节,势必立见匮乏,何以保生聚而庆盈宁……当自知谨身节用,崇尚简朴。”也就是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