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在后来鸦片战争中,英军选择定海为第座攻打中国城
荷兰也进入衰落过程中。英国向东亚大规模扩张则是18世纪中期以后事情。从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前半期,是东南亚海上力量空白期,或者说是上天留给中国最后几十年时间。如果乾隆能通过马戛尔尼访华敏锐地感觉到迫在眉睫威胁,并抓住这最后时机积极经略海上,并非没有可能获得最新西方军事及科技成果,努力追赶世界水平。[8]
可惜,这仅仅是个假设。大清王朝文化性格决定这种可能性极为微小。
从中国回来后,马戛尔尼预言,旦中国这艘巨舰受到攻击,“它将永远不能修复”。亚洲及世界各地贸易将受到“扰乱……各国冒险家都将来到中国”,企图利用中国人衰败来建立自己威望。而“在他们之间将展开无情斗争”。在这种对抗中,富更富,穷更穷。“英国靠着它创业精神已成为世界上航海、贸易和政治第强国;从这样急剧变革中,它将获得最大利益,并将加强它霸权地位。”
这是惊人准确预言。
三
虽然在经济方面没有收获,但是英国人在军事方面收获巨大。
对这次英国人来访,乾隆皇帝不但在接待工作上做精心准备,而且还在武力炫耀方面连篇累牍地做多次指示。皇帝通告各地军方,凡英国人经过之处,都要全副武装,列队迎接,向英国人展示天朝强大武力,让他们开开眼,对天朝强大有所敬畏。
然而不展示还好,展示,英国人马上发现中国军事上落后。对于中国武备,英国人极为轻蔑:“他们大炮为数很少,仅有几门炮都破旧不堪。都怀疑这些炮是向葡萄牙人借来,因为那些火绳枪便是。”这种军事展示在英国人眼里成个笑话。回到英国后,马戛尔尼话迅速传遍世界:
中华帝国只是艘破败不堪旧船,只是幸运地有几位谨慎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躯壳使周围邻国见害怕。假如来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纪律与安全就都完。船将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
除对中国军队整体评估外,他们还对中国具体防务进行考查。马戛尔尼初步探明从宁波到天津大沽口以及从大沽口到通州航道,对北京、通州、定海等中国城市防卫设施进行细致观察,为西方人后来入侵北京提供大量军事资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