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洲而言,这是非常动荡不安个月,欧洲愈来愈急切地愿意得到自己真正和平——事实上和平。1919年2月14日——第次世界大战停战以后过三个月,威尔逊才提出盟约最后文本,也是被大会致通过文本。
世界再次欢呼。威尔逊主张赢得胜利:从今以后和平将不再通过武力和威胁而得到保障,而是通过达成共识和相信至高无上公正而得到保障。当他离开凡尔赛宫时,片,bao风雨般鼓掌欢呼。他又次——但也是最后次——带着自豪、感激幸福微笑环视拥挤在他周围民众。他感觉到,在这个国家民众背后是其他许多国家民众;在苦难深重这代人背后是未来世世代代人——他们将由于和平得到最终保障而永远不再知道战争灾难,永远不再知道强迫签订霸王条款和约给战败国带来屈辱,永远不再知道战胜国专横霸道。这是他最伟大天,但同时也是他幸运最后天,因为他第二天——1919年2月15日就回美国去,[41]以便他在返回巴黎签署另份最后战争和约以前,先在美国向自己选民和同胞说明这份永久和平“大宪章”,[42]可是恰恰由于威尔逊过早地离开他取得胜利战场而最终断送自己胜利。
[41]1919年2月15日威尔逊启程回美国,1919年2月24日抵达波士顿。他急于赶回美国,是想在美国国会休会之前争取得到共和党参议员们支持。
[42]大宪章(MagnaCharta),此处是指《国际联盟盟约》,“大宪章”词本是英国历史术语,源自1215年英国大封建领主迫使英王约翰(John)签署份文件,该文件保障臣民部分公民权和政治权。后来“大宪章”被引申为基本章程、基本纲领等词义。
当“乔治·华盛顿”号军舰驶离布雷斯特海港时,礼炮再次鸣响,不过欢送人群已稀疏不少,他们神情也显得相当无所谓。在威尔逊离开欧洲时,欧洲各国民众对这位“救世主”所怀巨大希望和激情已渐渐消退。在纽约,等候他也是冷淡接待。没有飞机在军舰上空盘旋,振翅飞翔,没有,bao风雨般欢呼声;而在他自己白宫办公室里,在参议院,在国会,在自己党内,在自己国家民众那里,所遇到更是种深怀疑虑询问。欧洲不满意,是因为威尔逊走得不够远;美国不满意,是因为他走得太远。欧洲觉得,威尔逊还远远没有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