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也可以通过理性去追寻真理,或者和当局对抗,但是为什会像他这样夜以继日地燃烧自己?
心理解释认为并不够,怯场无法支持那种经年累月努力。另外种说法似乎也不正确,那就是他想弥补早年失败。因为他并不认为被学校驱逐是种失败,只是团谜而已。最终发现,他对实验室里科学理性缺乏信心,而对理性教会又狂热地信任,正是这二者差异为提供个合理解释。有天思考着这种差异,突然,明白,这两者原来互为因果而非对立。由于他对理性这样缺乏信心,因而才会有这狂热研究态度。
如果你对事情有完全信心,就不太可能产生狂热态度。就拿太阳来说吧,没有人会为它明天会升起而兴奋不已,因为这是必然现象。如果有人对政治或是宗教狂热,那是因为他对这些目标或是教义没有完全信心。
他曾以耶稣会奉献精神为例阐述自己观点。们从历史中可以看见,他们热忱并非来自于天主教会,而是因为面对新教时天主教会显出自己弱点。所以,斐德洛就是因为对理性缺乏信心,才成为狂热研究者。这种说法比较合理,同时也让其他许多事件更有说服力。
很可能这就是为什斐德洛对教室里坐在后排表现差劲学生有着深切认同感。他们脸上轻蔑神情,就和他对整个理性知识教育所有态度样,两者差异在于,他们是因为不解所以轻视,而他则是因为解所以轻视。他们因为不解,所以没有解决办法,于是必然失败,而余生将永远记得这场痛苦经验。而他从另外个角度产生狂热使命感,觉得自己必须贡献力量做点什,这就是他为什会十分严谨地草拟理性教会讲词。他告诉学生,你必须对理性有信心,因为除此之外,没有什值得信奉,但是这种信仰连他自己都没有。
们要记得,当时是20世纪50年代,而不是70年代。披头士和嬉皮士振振有词地对整个体制和丝不苟理性主义大加攻击,几乎没有人知道整个问题牵涉得有多深广。然而斐德洛义无反顾地替理性教会进行辩护。当然在蒙大拿州波斯曼,没有任何人有理由去反对,他仿佛再次向每个人保证,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而事实上,没有人会担心这点,他们所怀疑是他这个人。
但是现在,这十几年来是本世纪最混乱年代,理性被强烈批判程度,远远超过50年代人所能想像。想,在这次以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