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人写孤独书
酗酒、抽烟、疾病、贫穷、潦倒、怀才不遇,生前未曾大红大紫,死后迅速被人遗忘,他生正合文人常有命运。理查德·耶茨(1926—1992)是“焦虑时代伟大作家”,是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代言人。他长篇小说处女作《g,m之路》甫推出即获成功,当年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电影人》同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62年他第部短篇小说集《十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纽约《都柏林人》。随后他陆续写《天意如此》(1969)、《扰乱和平》(1975)、《复活节游行》(1976)、《好学校》(1978)、《年轻心在哭泣》(1984)、《冷泉港》(1986),生前最后部小说《不定时代》至今未能出版。
耶茨行文简朴直白,但直指人心;他笔下都是普通人平凡生活,写是普通人孤独、失落与绝望。他不玩弄所谓超小说写作技巧,坚持对现实生活描写,即使那些他抱着最大热情写就小说亦是如此。他笔下许多人物,读者在阅读中因似曾相识而退缩,“认识他,有过他那样经历。”耶茨让你在阅读中明白:生活之路有时会意外地转个弯,给们并非惊喜,只是无奈。
孤独人写孤独书从某种程度上说,在美国六七十年代小群现实主义作家里,耶茨比大部分人更有才华,批评家们认为,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主流生活忠实记录者,他小说只有约翰·契弗堪与相比。他被誉为“作家作家”,拥有大批作家拥趸,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库尔特·冯内古特、安德烈·杜波依斯,他现实主义写作风格影响许多作家,盛名者如雷蒙德·卡佛。但耶茨顽固地反对知性主义,坚持认为小说与“思想”无关,让他成这个局限牺牲品。
们总以为,文章只要写得好,笔下人物、笔下世界就会活在人们心中。只可惜,他书从来不是畅销书,没有本书精装本销量超过过万两千册,也许人们不喜欢这般认真地揭示自己伤疤。就这样,位备受同侪推崇作家,作品能深深触动读者作家,位像菲茨杰拉德描写爵士时代失落样描写“焦虑时代”失落作家,位像雷蒙德·卡佛、安德烈·杜波依斯那样影响代美国文学作家,逐渐被人淡忘。也许,世事自有其行事方式。
1999年,美国知名作家斯图尔特·奥南在《波士顿评论》上发表长篇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