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长生用
道:“劝你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吧。”
好多年后,新珍对当时情景仍然津津乐道:“真是见鬼!那天晚上,和赵德正苦口婆心,嘴都说干,还抵不上周先生句话。这有学问人,就是不样!”
赵孟舒既然答应去开会,接下来事就好办多。德正考虑到赵孟舒体弱多病,让他走着去朱方镇多有不便,可坐轿子又太过扎眼。最后,他决定让长生推着辆独轮车,把他送到朱方镇,并嘱咐新珍在后面跟着,路上好有个照料。他还特意让新珍带上绿豆汤,以防赵孟舒天热中暑。
第二天下午,当赵孟舒坐在长生独轮车上去朱方镇开会时,沿途路人无不为之侧目。不时有小年轻与长生夫妇打趣:“你们这哪里是去批斗地主啊,分明是给劳模颁奖嘛!你们怎不在他胸前别朵大红花?”
长生只是憨憨地笑,并不搭话。赵孟舒头戴凉帽,坐在独轮车上,身板笔直,顾盼自雄,只当听不见。
至于说德正为何会对素无瓜葛赵孟舒另眼相待,村里流传着两种截然不同说法。其中之就是所谓“桑树地事件”。
在合作化初期,德正因见王曼卿体格风骚,弱不禁风,就将她分入老年丙组,让她跟着马老大、老福、老鸭子等几个老太太,干些诸如选种、养蚕之类轻省活。但王曼卿工分却是按甲等劳动力来计算。德正对曼卿明显偏袒,不免招来种种闲言碎语。其中流传很广个故事是这说:
天午后,村里社员们都在歇中觉,王曼卿拎着竹篮去村东桑树地里摘桑叶。她前脚进桑园,赵德正后脚就跟过去。这件事从老实、木讷渔佬柏生嘴中传出,应该不是空穴来风。柏生当时正在菱塘对岸树林中剥着红麻,“警惕地”注视着桑林里举动。他没有惊扰这对野鸳鸯好事,却在事后去现场细细查看,据说是捡到王曼卿落下枚发卡。
另外个说法,听上去合情合理,似乎不容辩驳。
挖树根赵永贵吐血而死,五岁赵德正去江北投奔亲戚,“蛇蝎心肠”舅妈却容不下他,把他赶回来。德正瘦成个皮包骨头,像个叫花子,在村子里倚东家门,贴西家壁,最后是赵孟舒句话,让他在祠堂落脚,吃上百家饭。祠堂管事三老倌提醒他:日后有出息,不可忘记赵先生片慈悲之心。年幼赵德正当时就对三老倌发誓赌咒说,他要用辈子来报答这句话。后来,他为赵孟舒抬轿多年,从来不肯收他文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