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描述七十年前艺专语境?倘若能,便可追寻木心,解答他与在纽约种种争议由来。想说,那是西画在民国时代地方语境,之后被神话,再之后,被遗忘:艺专,尚属小焉者,单句“上午游行过”,眼下青年即已无从感知。
回到五十年代,黄浦江此岸还住着位青年,章明炎,日后是启蒙老师。九四八年前后,他就读上海行知艺专(以陶行知命名而短期存在艺专),也是浙江籍上海人,也曾师从刘海粟,也任中学美术老师。十四五岁师从他学油画,终生记住他话语。什话语呢?譬如:“伊味道好!”那是他赞美切好画最高形容词。时当“w.g”初年,四顾无人,他就对说起西洋“大师”和“巨匠”——晕眩着,头次听到这等词语——哪几位呢?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之后,忽然是梵高与塞尚。
日后跑得远,与南北艺术学院师生俱皆混过,路看、路听,渐渐明白章老师“巨匠”名单,都是三四十年代江南艺专谱系。非仅是他,两校散在各地学生(那时已入中年)大抵操持同样话语、标举同样巨匠(当然,还有若干别名
们人生模仿艺术
不是艺术模仿人生
窗外二次大战刚过
窗内十九世纪至尊
音乐是命
”,何况“奋斗”巴黎。战后留法青年想必早经带回消息:要准备洗盘子……现在去不成,怎办呢?
看样子是就这样下去
平日里什乐子也没有
除非在街上吃碗馄饨
九五六年孙牧心首次入狱前,在高桥镇育民中学教美术、教音乐。那时浦东全是农田,幼年随父亲去浦东看海,折回途中,便在高桥镇吃碗阳春面。
爱情是病
贝多汶是神
肖邦是心
谁美貌,谁就是死灵魂
同样意思,他常私下说起,证明他暮年仍然保留着早岁趣味,或者说,趣味记忆,这记忆,根植于四十年代上海美专与杭州艺专。
有时,人生真不如行波德莱尔
有时,波德莱尔
真不如碗馄饨
谁曾这样地描述五十年代吗?以说不出理由,爱这首诗,而早年木心与上海记忆,会合。那时他偏爱经已确立。何以见得呢?遗稿中另首诗题为《们也曾有过青春》,地点不变(上海),时间早几年(就读美专九四六至九四八年),孙牧心写到绘画之外故事,有姓名,有心情,也有观点:
年轻时候,那光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