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钦宗虽然向金军许诺三镇,但金军却遭遇典型执行难问题。皇帝割地使到三镇,请求他们配合交割,但三镇不仅不执行,反而加紧抵抗。
比如中山、河间两镇,当斡离不回师时经过这两个地方,被抵押肃王,以及割地使张邦昌等人亲
处理掉,他们或者在流放时死亡,或者被杀。
在这些人中,有个人是最冤枉,那就是首先倡议联金攻辽赵良嗣。
赵良嗣于三月二十七被诛杀。[5]本质上来说,如果宋军足够强大,那赵良嗣计策是可以成功,北宋能够获得燕云十六州控制权。但由于宋军过于软弱,作为使臣赵良嗣只好次又次和金人周旋,才获得燕京。如果没有他努力,就不会有燕京交割。
拿到燕京之后,如果宋军加强防御,也不至于再次丢失。赵良嗣曾经希望引退,不再参与政治,可是宋徽宗不同意,他只好留下来,不想风云突变,功臣瞬间变罪人。
斡离不退兵后,赵良嗣承受无尽谩骂,在铲除*臣声浪中被赐死。他还被《宋史》写入*臣传,留下无尽骂名。[6]近千年来,替赵良嗣说话人不多,但也有人质疑他不仅不应该被列入*臣传,反而应该正名。[7]
和约遭遇执行难
除两个人事问题,最复杂还是土地问题。直到金人离开,皇帝和大臣才意识到,他们为赎买和平,到底付出多大代价!
金钱上代价是巨大,下子给予过多战争赔偿,必然会导致下场战争。金军士兵薪酬是掠夺制,他们拿不到固定薪水,到底有多少收获,全看战场上抢多少东西,获得对方多少赔偿。宋钦宗付给二太子斡离不赔偿让金人开眼界,自然会让另路元帅,也就是粘罕和他西路军眼红不已。就算斡离不已经满足,粘罕也必然会煽动另场战争,来满足自己军队对于财富渴求。
既然另场战争必然到来,那决定胜负关键,就要看北宋能否防御得住。
不幸是,宋钦宗发现,如果要防止敌人下次进攻,就必然要占有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太原是山西门户,粘罕之所以占领更靠南隆德府和平阳府,却又不得不退回北方,就是因为太原还在宋军手里,可以随时袭击金军后续部队。河间是东路上最重要据点之,而中山位于河北与山西之间,是沟通两地要道,旦中山丢失,也意味着金军东西两路军可以方便地沟通协调,形成策应,到时就不像前次那样东路军孤军冒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