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接受工业化项目国家内工作,把国家制造业看作加强国家力量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打造经济活动与国家领土之间新关系。在这些国家,统治者、官僚和资本家可以从法律、官僚系统、基础设施和军事上渗透整个领土范围,为长期资本投资、动员劳动力、扩大国内和国外市场、保护民族工业不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创造条件。对于新兴民族国家政治家来说,建立个英国模式工业社会理由非常直截当:工业是财富来源,也是极其优越战争工具。为在竞争激烈国家体系中生存,繁荣是必不可少,拥抱工业资本主义似乎是个非常可靠手段。反过来,对于些资本家来说,投资制造业似乎是条富有希望通往财富之道——并且他们要求各国z.府尽其所能帮助打造工业资本主义,而这往往违背与他们竞争、通常拥有土地精英阶层利益和倾向。他们成功是这些国家获得棉花工业化俱乐部成员资格最终关键,也是全球经济史上“大分流”中心。正如们所看到,这种工业资本主义最终会变得强大起来,在19世纪60年代大危机中减少对战争资本主义依赖。52
因此,棉花工业化不仅是资本家个项目,也是国家个项目。最神奇是,出现系列有决心、有能力保护国内棉花生产国家并没有破坏依赖出口英国工业。相反,英国棉花制造业在1815年以后继续快速扩张。19世纪上半叶,英国棉花产量每年增长5%,出口量增长6.3%。到1820年,英国企业家共拥有700万支纱锭,到1850年这数量达到2100万支。到19世纪30年代,织布也越来越机械化,随着动力织布机传播,织工也进入工厂。在1835年,英国大约有1500家棉产品制造商(其中些拥有多家工厂),而到1860年,在不列颠诸岛已拥有4000家棉纺厂。棉花对于英国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到1856年,曼彻斯特商会准确地描述道,这个行业“在规模和效用上没有任何其他制造业可以比拟”。53
面对其他地方保护主义,英国成功秘诀有双重因素。首先,英国制造商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纱线和布料上,在这方面他们无须面对其他地方技术不太先进制造商竞争。其次,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市场。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生产全部棉产品中有半以上用于出口。从1820年到1850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