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业家开始创建大型棉花种植园,作为对小农种植棉花补充。然而,由于劳动力短缺,这些种植园很快就倒闭。与其他地方样,农村耕种者不愿为工资而工作,而是宁愿在自己或租用土地上工作。位德国观察家说:“只有少数没有财产人,可以考虑从事这种工作。没有土地当地人宁愿自己耕种小块租来土地。因此,大型棉花农场上棉花播种总是太迟……拥有大型种植园企业家发现,他们不得不把这些种植园出租给当地人,条件是所有种出来棉花都要交给地主。”46
由于无法为大型棉花种植园调动足够数量工人以及地主/土地占有者自身脆弱处境,种类似美国南方盛行分享作物佃农耕作制度日益出现。1909年,德国驻圣彼得堡领事评论这些不断变化社会关系,指出“越来越多长期定居种植者土地被资本丰富商人所吸收;在许多情况下,以前土地所有人继续以租户身份为土地购买者工作”。由于地主/土地占有者遭遇危机,中间人获得大片土地,而没有土地农村耕种者拒绝在种植园领工资工作,迫使土地所有者雇用他们为佃农。同其他地方样,这部分棉花地区阶级结构在几十年中发生重大变化,出现大批负债农民和无地农业工人。47
然而,分享作物佃农制往往只是通往受薪劳动道路上中途站。由于席卷棉花种植农村大规模征用浪潮,越来越多耕种者尽管本来有着自己偏好,最终都成为雇佣劳动者。负债累累小农失去获得土地机会,因此除出卖劳动力之外别无选择。到1910年,费尔干纳棉花种植区大约有20万无地工人。1914年,25%到30%费尔干纳人口没有土地,中亚农村由于俄国z.府及其棉花资本家坚定行动,变得与美国南方地区相似。此外,许多中亚游牧民族失去土地,其牲畜也得不到饲料作物,他们现在被迫定居下来,成为农业劳动者。全球化再次将人们固定在特定地方,特别是固定在那些不属于他们地方,同时使他们丧失对农业资源控制。48
中亚经济体这种剧烈转型为俄国棉产品制造商创造新市场。1889年,位英国旅行者观察到:“金钱……被从孟买和曼彻斯特口袋里拿走,转移到诺夫哥罗德和莫斯科口袋里。”与其他地方样,日益重视棉花种植对粮食安全产生严重影响。与世界其他棉花种植区样,中亚现在依赖粮食进口,同时农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