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抽除中间步骤,直接将“岁华”与“摇落”并置,读者感受就会落在对死亡震惊和对无常控诉上。这就像穆旦在《冬》中所言:“多快,人生已到严酷冬天。”[90]
“摇落”这个词是中国文学中极具神采创造。它和“衰落”“凋落”不太样。秋天到来时,阵风吹过,树枝摆动,落下层叶子,可是树上还有千万翠叶。再阵风吹过,地上又堆积更厚叶子。就这样天天过去,树枝轮廓越来越清楚,树下堆积落叶越来越多。然后有天,们忽然意识到风中枯叶所剩无几,冬天真来。这就是“摇落”。
“摇落”这个词中有种无可奈何、无法挽回意味。它是个过程,不是突然到来,它就是命运内隐程序。首先使用“摇落”是宋玉。他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91]古代人认为有种叫作“秋气”东西,它绝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秋风,或者文学修辞意义上“秋天气息”,而是指自然与人类生命之间感应关系。古人认为人生就像年中四季,当秋天到来时,秋气不仅摧伤万物,也提醒人类注意到自己生命短暂。目睹过草木摇落与衰变,人们对生命感觉也变得萧瑟。屈原在《离骚》中也表达过类似意思:“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92]所以,当陈子昂说“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时,其实讲三层意思:是自然界花草树木凋萎,二是美人衰老,三是君子理想没有实现。
陈子昂用层层堆叠手法极尽其能,强调这种痛失。不但是“摇落”,而且是“尽摇落”;不但是切都已落空,而且是岁之中最美芳华落空。至于“芳意竟何成”,同样带有多重含义:重指“变成什”,另重指“成就什”。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93]曾经美好姿态、馨香气味,哪怕变成尘土都没有关系,只要它护卫、滋养或成就什。人类目睹生命凋萎,对此无可奈何。所以,不管何种文明,应对方法本质上都没有什不同,就是通过宗教、哲学、艺术或利他精神,使人们相信自己生命有可能在死亡后转化成某种更具价值东西,并以其他形式永远传承。可如果它不但“变成”尘土,而且并未“成就”任何事业,生命凋零就彻底落空。正如《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中所说那样:“伤彼蕙兰花,含英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