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孩子又问:“妈妈,妈妈,为什36÷6=6?”心想,难道学校老师不教乘法口诀吗?就给他教。有次,孩子写错字,给他指出来,他说是老师说,不便在他面前批评老师,也就没有多说什。又有次他回家给讲故事,故事哪儿来呢?原来是老师给四年级讲语文课课文。
老二在身边有两三年时间,他很愉快,哮喘病也好。但意识到孩子在莫高窟这样学校继续学下去不是长远之计,无奈只有把他送出去上学。老彭借探亲之机,到敦煌就把晓民带走,送到上海姐姐那儿。在上海过两年后,姐姐说孩子不好好上学,经常独自跑掉,这使姐姐和母亲担惊受怕,要把孩子领走。孩子为啥要跑呢?可能是姐姐管束得严些,孩子记得自己是和妈妈起坐火车到上海,他要坐火车去敦煌找妈妈。那是1984年,由于自己在接受审查,根本顾不上去上海领孩子。这时恰逢老彭到上海出差,便把孩子从上海接到武汉,从此他个人带两个孩子。觉得老彭太不起,孩子太可怜。这年,与老彭分居问题已经到非解决不可地步。因为双方单位都不同意调动,此事又拖两年,最终在老彭理解下,他放弃他创建事业,来到敦煌、来到身边,们家才得以团聚。
直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妻子、好母亲,因为自己完全没有尽到个做妻子、个当母亲应尽责任。相反,老彭既要承担繁重教学工作,还要带孩子,既当爹又当妈。由于原因,造成们长期两地分居,使两个孩子小时候教育受到影响。老大学习成绩直不理想,老彭为此很苦恼。老二只读到大专,再没有给他创造更好学习机会。由于自己对孩子内疚,在家里从不训斥孩子。在与孩子相处中,善待他们、理解他们、引导他们,遇事与孩子耐心讲道理。对孩子要求是,不能做坏事,成人后能自立,为社会做点有益之事。
相识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
和老彭是大学同班同学,老彭是们班上生活委员,同学们给他取个外号叫“大臣”。
当时男同学住在36斋,女同学住在27斋,男女生交往比较少。直叫他“老彭”,因为他年轻时候白头发就很多,心想这个人怎年纪轻轻就这多白头发。他和们班同学关系都很好,因为他办事认真,有责任心,给人印象就是个热心诚恳、非常愿意帮助别人人。这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