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想修行功能。洞窟中四壁壁画保存基本完整,无论是整体构思和设计、构图、布局,还是造型和线描,敷彩和装饰,都显示西夏绘画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尤其是工笔重彩壁画,主要运用线描来完成。造型与线描承载着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相应时代和民族社会风尚及审美观念。第29窟供养人画像中,出现姓名法号确切国师像,不但是西夏石窟中首见,而且在西夏壁画中也实属罕见。这位国师叫作“真义国师昔毕智海”。昔毕,由此姓氏可得知他是位党项化鲜卑人。这位国师生前地位很高,画中他不仅在佛陀面前坐着,还有手举华盖侍从跟随,国师气派与帝王相差无几。[8]
榆林窟第29窟浸润着西夏民族特征和时代风格,们只要看看窟内供养人形象就可以感受到这点。这些供养人造型有着共同特征,无论男女均体形高大,身材修长。头部呈长椭圆形,面部圆润丰满,腮部外突;眉粗而短,眼睛、嘴唇与耳垂均相对细小,眼睛都是单眼皮。这些人物特征抓住西夏党项民族特征。西夏时期菩萨造型也存在着女性化和世俗化倾向,佛教尊像造型与世俗人物形象基本致。天王形象虽不乏孔武威严,身材却和男性供养画像样修长高大,面部造型也比较致。榆林窟第29窟世俗及宗教人物造型模式,可归为唐式(汉式)、夏式(即西夏党项式)、藏式三种。南北壁文殊、普贤经变画中之持杖眉长者属于唐式;供养人属于夏式;南北壁金刚手菩萨和窟顶四披千佛等属于藏式。
第29窟对自然景物造型也具有典型西夏风格。比如南北壁文殊、普贤经变画,将云彩描绘成十分规则、十分机械鱼鳞状,将自然界物象以种高度图案化符号加以描绘。这种风格在吐蕃唐卡中可以找到相似构图和造型。东壁水月观音图描绘同时采用写实和抽象手法,但仍然获得幽静雅致、优美和谐效果。准确精致工笔牡丹造型与巧妙新奇“石天宫”及金刚宝座造型设计,非常神妙。
此窟还有许多新纹样,有些式样在前代不曾见到,在西夏之后元代壁画中再度出现,对后世产生定影响。包括壁画外框出现装饰色带,也是西夏与后来元代壁画所特有。
第29窟造型大多采用线描,大体以铁线描为主,辅以兰叶描及少量折芦描,另有少量钉头鼠尾描。铁线描非常流畅、匀称和遒劲,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